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读者之声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来信来论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军事博览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B19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B20版:求职·职场导航
 第B21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2版:求职· 招生·自荐
 第B23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4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5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7版:求职· 留学新政
 第B28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9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30版:求职· 留学动态
 第B31版:求职· 移民动态
 第B32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A12版: 深度报道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11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术可以很古典,也可以很时尚,但一定要很新鲜——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新玩法大喷发

朱光

  ■ 西班牙广场情景剧《牛的传说》,开拓舞台新空间
  ■ 创意舞台新造型
  ■ 艺术节开幕式演出的中华鼓舞《龙之声》
  ■ 大型互动装置群《火球》

  本报记者 朱光

  在剧场内的“镜框式舞台”里表现哈姆雷特的犹豫与忧郁,是艺术。

  在广场情景剧中,从10米高的钢管上一边快速下滑,一边激情打鼓,是艺术。

  在平面画布上泼墨自称书法,是艺术。

  利用数码技术在空中制造出不断燃烧的“火球”,是艺术。

  一个澳大利亚演员躺在地上,以肢体的舞动“拉”出光影,是艺术。

  一群上海市民在街头,拿着手机打开蓝牙,共同“启动”大厦外墙上的荧幕画面,更是群体的艺术……

  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与以往这类活动追求若干主打剧目“压阵”的情况不同,而是喷发出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新玩法。

  这些新鲜有趣的玩法,在与传统艺术保持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同时,还让我们领教了眼下国际领先的艺术新样式,拓展了艺术与空间、艺术与技术以及艺术与百姓的新关系。有时候,这些创新让观众觉得艺术更像游戏——妙的是,这正是艺术诞生之初的属性。

  【新玩法一】 艺术+空间

  夜晚,在湖中央的玻璃房子里跳现代舞,会是怎样的一番光景?

  10月19日在北竿山国际艺术中心开幕的艺术节“魅客现代艺术板块”,有几位现代舞表演者,把自己的舞台安置在湖中央、一座以玻璃墙体为主的建筑中。《我的弗洛伊德》《问题妈妈》,讲究个性与情绪的现代舞,未必能够赢得所有人的共鸣,但是光影交错的幻境,连孩子看了都欣喜不已。

  同样是拓展到剧院外的演出,西班牙广场情景剧《牛的传说》更胜一筹。在闵行体育馆广场上,4×4的16个小正方形组成的一个大正方形框架,高度近10米。这个立方体,竖立在一个1米高的舞台上。20多个西班牙人穿梭、翻腾在这个框架里,再辅以满天的焰火,演绎出亚平宁半岛区域对牛的崇拜。

  这样“横竖都有”的露天舞台,大大丰富了表演空间,也超出了观众的想象空间。这个“二维空间舞台”不仅有横向平面的一个活动区,还拥有纵向“4层楼”的演区。正方形钢架的背后,装着起到支撑作用的对角线钢管——同时也是攀登到上一层去的阶梯。但是,阶梯并非演员的唯一通道。钢管各处都可以挂上绳子,让绳子一头的演员、火球、道具牛自如升降、“攀登”、腾跃……

  演出没有幕布。演员直接把道具搬运上“楼”,或者从“楼”的“夹层”中,像拉卷帘门一样,抽出绘有各类画面的布景。当两位鼓手从“顶楼”一边击鼓、一边下降的时候,观众意识到,演出大概开始了吧……这个偏偏没有一头活牛的情景剧,表现的全部是人与牛的关系,也是一部浓缩的西班牙文化简史。

  上海人也试着把景观剧搬进体育场演出。11月10日在虹口足球场亮相的“明星版综艺话剧交响诗”《红楼梦》,虽然毁誉参半,但是导演陈薪伊斗胆以“高鹗能续为什么我不能续”的态度,“解构”名著,还把它搬进体育场,也真制造出了新奇。

  虹口足球场的内场,搭建成一个400多平方米的红色椭圆形“大观园”舞台,支撑台面的是数百扇红色的木制镂空门。舞台中央凹下去一块长方形演区,形状如同浴缸。长方形演区的四角处,有机位固定的4位摄像师,加上一位随时在场内移动的摄像师,构成了竖在场内5块大屏幕的影像来源。虽然演员行走在这个舞台上让人感觉如同国际象棋的棋子,但是通过大屏幕,能够看他们放大了的一颦一笑。因此,如果看舞台现场,能看得出人物调度、整体氛围和气势;如果看大屏幕,能看清演员的表情和口型。普通观众可能更加注重明星的眉目,所以只挑离自己最近的大屏幕看。大家还是第一次看到通过电视画面体现的话剧效果要比现场更佳。

  【新玩法二】  艺术+“电子”

  如果说,艺术与空间的游戏,是艺术家的玩法,那么纳入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2007上海电子艺术节,就是艺术家与市民的“众乐乐”——电子艺术节的副题为“大众的智慧”。

  法国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参赞嘉义盛赞“无论规模还是样式,这都是国际一流的电子艺术节”。艺术与技术结合,创作出新颖的艺术体验。拿到的记者证,是一个闪着英文的小牌子,就像荧屏滚字幕一样,滚着记者的名字拼音。头戴电子艺术节帽子的艺术家,更喜欢晚上出没,因为帽子上有“e-Arts”(英语:电子艺术)的闪光小灯。

  参加东方艺术中心的电子艺术节开幕式的过程,就好像在玩。事先通过东方票务购得电子票——电子票是下载到手机中的二维条形码。二维码就是付了票钱的凭证。带上手机到现场,入场之际对感应器一刷,就可以顺利通过。然后,就像看立体电影一样,每一位观众都领取到一副偏振眼镜。

  新视觉电子音乐会名为“感·动”,就是把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通过技术手段视觉化,达到感·动的效果。舞台用黑布遮掩,以便各色灯光和三维动画的投射,成排的电子设备甚至还占据了观众席的位子。看不到音响,却能感受到四面八方涌向耳膜的音乐,律动的舞者要与黑幕上的景象互动才达成了视觉化的音符。当上海昆剧团的演员在舞台上甩水袖的时候,仿佛同时甩出的黑色“墨迹”就是电子图景。接着,这些墨迹会渲染出一幅立体的山水画,而且有景深感。这些虚拟场景,瞬时转换,如同三维动画一般得与音乐互动。这台音乐会用到的技术装备有传感器、摄像机、电子合成器、灯具等等。

  户外互动装置系列,更是让走过路过的普通人,随便随时随地参加。安置在世纪大道上的大型互动装置群《火球》、《迷宫》、《玻璃屋》,以及在徐家汇商业区的《撼动地球》等作品,都是能根据观众的举手投足来改变作品呈现的艺术设计。

  位于浦东世纪大道上的大型互动装置《火球》,通过虚拟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营造“空中舞台”。作品《火球》有一个半透明的“罩子”,内置燃点温度感应器。观众在透明罩子里随意触发感应器“点火”。参与的观众越多,火焰就越旺,直至最后“喷射”到穹顶,成为真正的“火球”。这些电子装置触发的景象,奇妙地悬浮在空气中,如真似幻,让观众忍不住跳起来伸手去抓。《迷宫》则仿佛电子游戏,让参与者在灌木丛中与虚拟的怪物斗智斗勇。而借助《撼动地球》的LED互动装置,市民可以看到卫星地图在脚下移动,并能通过手机向热点地区发送图片……

  手机的运用扩大了群众参与艺术的热情。借助“拇指天空”浏览器就能直接在手机上浏览电子艺术节的活动详情。“魔动蓝媒”则是电子艺术节的蓝牙服务平台。在与《撼动地球》等作品互动的时候,需要启动蓝牙技术。就连黄浦江边的两幢大楼浦东震旦和花旗大厦,也将把墙体变为荧幕,展现动画片、新媒体艺术影像等视觉艺术。

  【新玩法三】 艺术+百姓

  从第二届艺术节开始的“天天演”让百姓成为舞台上的主角,本届艺术节更把百姓作为艺术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百姓参与游戏,有些作品就几乎无法完成。电子艺术节中的一些互动装置,比如《火球》等就曾经引发圈内外的一番讨论。一说,应该配备工作人员向路人解说如何玩这些装置;另一说,完全不必,因为面对陌生作品的第一直觉反应,也是构成这个作品的重要部分,否则怎么叫“互动装置”——再者,不同人的不同反应会导致这个作品的不同效果,因此,没有必要教——个人玩法不同,但是都能玩。这就好比茅盾的“风景谈”——艺术家也混在人群中,看着不同人以不同的方法玩他的作品,每天都能构成各异的巨幅风景。

  此番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魔术节,也是如此。比如,其中一场“近景魔术”,在200人的电影院里举行,第一排的每一个观众几乎都被邀请上台参与,背后还有一个大屏幕放大,让最后一排的观众都能看到外国魔术师手上的汗毛。确切地说,近景魔术就是“台面魔术”——基本以一张会议桌为“演区”,以扑克牌的“随叫随到”为内容。无论是阿根廷、日本还是西班牙的魔术师,都邀请观众上台一起玩牌,四个人面对一副牌的样子感觉像在拍港台电影。观众心里想的什么花色,魔术师都有办法参透。

  艺术可以很古典,也可以很时尚,但是一定要很新鲜,让观众有全新的视听体验和情感激荡。这一次艺术节给大家带来的惊喜,恐怕会延续到下一届,也会让看到观众热切反应的艺术家带着全然的满足感回到自己的家乡。

  新鲜玩法,带来的奇妙回忆,这正是当今艺术连接世界和民众的一大特色。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