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法治视察
 第A07版:新都会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 广 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 · 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 · 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 · 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就业导航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11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缺经验、缺资金、缺技术的情况下
大学生创业 先模仿还是先创新?

唐洁


  

  在最近举行的上海大学生创业周里,一个词语和创业如影相随,那就是创新。乍一看还真有点令人生疑——大学生创业到底应该是先从模仿开始,立足于站稳脚跟呢,还是首先就必须要在“创新”上有所作为?

  “模仿派”理由:没有回报的创新是没意义的

  范伟(复地集团总裁):

  我们国内现在有些企业自己所谓的创新,只是把国外的一些理念引进来。其实,大多数人都不会平白地去想要创新的,创新还是来自于市场的动力,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每个人其实都在算“今天我创新了,今后的回报是多少”。不能把创新孤立成一个单词,然后大家天天在那里讨论创新,这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王文汉(Intel副总裁、博士):

  创新本身并不是万能药。某些创新想法可能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失败,因为创新是有风险的。在我们Intel这样一个极具创新性格的公司,有一位很优秀的首席技术官,他的创新就曾屡战屡败,当时做了一个“432”芯片,想让“硬件来做软件做的事情”,而现在看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失败”。后来,我们公司又和西门子合作,研发就花了10亿美元,要知道25年前这些钱意味着什么啊,可是最终还是失败了。其实很多东西不需要全部都是创新的。我觉得90%的拷贝和10%的创新就可以了。

  “创新派”理由:没有创新的创业是不长久的

  范志平(上海齐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觉得大学生创业中的“创业”两字,应该是“创新”加“就业”的简称。在中国,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高新技术产业,市场竞争都十分激烈。企业希望依靠现有业务的扩张去增加就业的空间,已经很有限了,这样,创新就必然成为中国经济升级和企业发展的主要取向。大学生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投入的资金也十分有限,因此只有利用自己的科技专利、专业技术或者高新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进行创业。

  龚新美(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大学生创业办公室主任):

  想要有高利润的增长空间,拥有高科技是很必要的。就是一般的企业也要做一些不同于其他公司的产品,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这就要求企业从产品、运作模式、销售渠道等不同的方面来体现创新意识。总之企业内一定要渗透创新的思维方式。大的方向可以模仿,但总要有一两个创新亮点,才能长久立足。所以说,大学生们在创业初期,可以考虑先通过模仿来获得生存环境,以后再找增长的突破口。此外,大学生创业毕竟不同于开个奶茶铺般,只要找到了一个市场机会,就有可能获得成功。这也迫使投身创业的大学生们,首先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唐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