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话肩痛 陆念祖 |
| ||
|
◆ 陆念祖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目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和工作的关节疾病之一。由于肩痛伴有肩关节功能障碍,故又称为“冻结肩”;好发于50岁前后,又称“五十肩”,中医称为“肩凝症”或“漏肩风”。 秋末冬初,肩周炎的病人增多,主要原因是夏季炎热,大部分人生活在空调环境,室内外温差较大,加上夏季又多穿无袖露肩服装,肩部失去保暖层,极易受寒。其次肩部是人体活动最多的关节之一,所以肩关节运动损伤病人相对增多。 肩周炎一般为单侧发病,少数患者可两侧先后发病。初起肩前上方疼痛,疼痛可向颈项部方向或上臂和前臂放射。疼痛加重时,止痛片均不能达到止痛作用,手臂上举困难,患肩不能受压,甚至半夜会痛醒。一般疼痛数周后会稍减轻,但关节功能受限越来越重,此时关节僵硬,梳头、穿衣、举臂托物、向后系腰等动作均感困难。局部肩部肌肉逐渐萎缩,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随着对“肩周炎”的病因、病理科学研究深入发展,过去模糊的肩周炎概念越来越清晰。目前将肩周炎分为狭义性和广义性两类,广义性肩周炎包括所有肩关节软骨与关节周围各软组织老年退行性疾病和慢性劳损或损伤,如肱二头肌长头腱炎,肩峰下滑囊炎,肩袖损伤,肩峰撞击症等等。狭义性肩周炎主要指粘连性关节囊炎。不同病因引起的肩周炎都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医学研究发现,肩痛并不是独立的疾病,有的是肩痛而肩部活动正常,有的是肩不痛而肩活动困难。前者可能是颈椎病、冠心病、胆石症、肺癌等的特殊表现。患颈椎病特别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由于突出的椎间盘髓核或增生的骨质压迫颈神经前根,引起肩臂部牵涉痛。后者可能是臂丛神经损伤,冈上肌综合征等疾病。 肩周炎经确诊后,都能治愈。轻者经外贴膏药、理疗、针灸、推拿等等,症状都能减轻。但是,如经治疗和功能锻炼,肩痛和肩部功能不改善或反而加重者,要想明确诊断或规范治疗,必须找专业的伤骨科医师治疗。根据本人多年的经验,采用无痛手法松解再配合针灸推拿,效果良好,肩关节功能在二三天就能恢复。 需要说明的是肩周炎和糖尿病的关联,糖尿病患者中不少患有肩周炎,可能与糖代谢紊乱有关,在此基础上劳累、受寒原因而使肩关节抵抗力减低而引起本病。肩周炎病人中血糖偏高者,经治疗其肩痛消失时间较其他患者为迟。 肩周炎是可以预防的。中老年人应起居有常,适当锻炼、活动关节,但要注意有度、有节制,禁止做大甩手回环运动,避免肩部外伤。运动后注意保暖。肩周炎治疗后两周内,病人要加强自我锻炼,主要双手爬墙、健手向后挽患手被动锻炼,每日早晚两次,每次十下,不求数量,只求治疗到位。 (作者为上海静安区中心医院陆氏伤科工作室主任医师,每周一上午专家门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