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法治视察
 第A07版:新都会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 广 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 · 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 · 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 · 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就业导航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11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的精神家园

熊召政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有些词是一再遭到批判的,比如落后、狭隘、保守等等。人到中年以后,涉世日深,见到的东西多了,我忽然发现,保守也是一种美德。

  我第一次说这句话的时候,朋友们睁大眼睛盯着我,一下子觉得我非常陌生。我知道他们误会了,以为我不赞成生机勃勃的改革事业了。我于是向他们说明,不管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我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改革派。但我的观点是:改革是一个政治的概念,而保守是一个文化的概念。

  自古至今,国家制度与社会形态的变更,激烈时称为革命,温和时称为改革。但文化是不可能改革的,它只有遵循、演变与推陈出新。这过程非常缓慢。

  文化的演变始终存在于风气与风俗两者之间。风气的作用自上而下,风俗的作用自下而上。综观历史,凡乱世中激进人士多,顺世中保守人士多。凡激进者,莫不以毁灭与改造旧世界为己任;凡保守者,都将守护固有的精神家园视为神圣的使命。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中外,凡既有恒产又有恒心的人,文化上都相对保守;凡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时代,在文化上,也大都向往世世代代传下来的精神家园。

  说到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盘一盘家底,究竟有哪些是区别于异质文明的“国粹”呢?是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样的节日?还是上元花灯、城隍庙会、七夕乞巧、重九登高这样的风俗?是河套的花儿、川北的皮影戏、无锡的泥人和杨柳青年画这样的艺术?还是阳澄湖的大闸蟹、重庆的麻辣烫、潮州的白果芋泥和洛阳的水席这样的美食?岳飞、文天祥等英雄志士的情怀沸了古人的血也沸了今天的我们。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才子佳人的故事赚了古人的眼泪至今还在赚着我们……

  我们的国粹太多太多,当然不是全部都好,但主体部分都是好的。我的精神家园真是琳琅满目啊!一旦社会稳定,百姓富裕,他们都会品享这些优质的传统。如果来一激进分子,说这些过于陈旧,把春节换成圣诞了、端午换成愚人节,你会接受吗?所以我说,在文化上,保守是一种美德。

  中国人向来安于平静,有着精神内敛的传统。因此他们向往的精神家园,是必定淡泊如月光下的高山流水、优雅如寺院的暮鼓晨钟。这精神家园的设计师,最初应该是老子、庄子、孔子三人。后世的贤哲不停地改造、不停地翻修。有时候改造得不伦不类、牛头不对马嘴;有时又翻修得十分得体,令世人艳羡。

  如今,这精神家园又传到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我们该如何修复它呢?历史上有很多的蓝本,汉唐也好,明清也好,我想它们都不合适。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不但要淡泊、优雅,还应该激情、昂扬。用淡泊与优雅消除浮躁;用激情与昂扬来保持国家的永远强盛。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