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法治视察
 第A07版:新都会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 广 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 · 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 · 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 · 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就业导航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11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11年,爬上爬下修剪行道树
——记“第九届上海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朱锋
鲁哲、周馨

  ■ 朱锋在修剪行道树 周馨 摄

  29岁的朱锋是上海市行道树养护行业的“老法师”——这话一点都不夸张。18岁从上海园林学校毕业至今,他已经和行道树打了11年交道。爬上爬下修剪了11年行道树,朱锋练就一身绝活。

  现在他不仅在本市绿化行业中名气响当当,连外省市都慕名而来,邀请这位普陀区行道树养护队队长前去操作示范。

  朱锋今年被评为“第九届上海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

  为行道树养护订标准

  朱锋是名“上树工”,同事说他,看一眼行道树就知道哪些树枝该留哪些该剪。这话听起来就像“庖丁解牛”,在熟练解牛的庖丁眼里,已无完牛,在朱锋眼里,已无完树。按照行道树养护“上稀、中密、下空”的统一标准,他修剪的树就是比别人“有形”,去年朱锋在全市绿化行业绿化技能比赛中拔得头筹。

  养护队参与了市绿化局10个课题研究,朱锋是课题研究的骨干。在他的带动下,养护队协助市绿化局制订了上海市行道树养护标准,他们的修剪手法、养护规范在全市推广,养护队也成了上海绿化指导站的实训基地。朱锋本人被聘为“上海市绿化养护技术管理专家库”专家。市绿化局还将来沪学习的外地业务骨干、市绿化指导站新招收的大学生交由朱锋带教。

  上树上到外地

  2003年,朱锋担任了养护队队长。这位上海绿化行业中最年轻的技能标兵,被上海周边城市看中了。江阴、张家港、常州、宁波等地邀请他去示范修剪行道树,指导当地绿化技术工人。“张家港还是国家园林城市呢,他们也请我们去。”朱锋说。

  常州怀德路的悬铃木3年多没修剪,面貌很差,朱锋主张按照“三股六叉十二枝”的修剪原则,大胆地强修剪。这是场“大手术”,市、区绿化局领导捏了把汗,当地绿化部门领导也心存疑虑。朱锋说,其实我们心中有数,悬铃木的生长能力很强,只要养护到位,就能成功。经过精心养管,仅仅过了一季,常州怀德路行道树的树形就逐渐丰满起来了。现在,整条道路的行道树骨架清晰,树形饱满,冠大阴浓,面貌焕然一新。当地绿化部门领导说,别看上海绿化专家年纪轻,有水平!

  上树也要创新

  朱锋爱动脑筋。按照传统的观念,行道树悬铃木要修剪得像个高脚酒杯,“三股六叉十二枝”。但朱锋发现,这样做,工作时占路太久,不利道路畅通,而且修得像高脚酒杯后,树冠当中缺了一块,树叶少了,老百姓抱怨树光秃秃的。上树工工作量也很大,吃力不讨好。朱锋就想让“高脚酒杯”当中的一块长出来。现在他们在不同路段用不同的方法“剥芽”,反复试验比较,找出了最好的办法。

  上海的行道树一度品种单一,近年来引进了一些新树种。普陀区前几年在延川路上引种了新品种珊瑚朴,树木长势良好,就是有个缺点,小枝柔弱形成下垂,影响树形,而且无法上树修剪。朱锋想了个办法,站在高架车上,不用手锯而用剪刀精细修剪。他凭着多年来积累的修剪经验和感觉,去掉凌乱的下垂枝,把珊瑚朴修成伞形——珊瑚朴理了“发”,一下子精神了许多。

  本报记者 鲁哲

  详细 071119103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