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十五世同居共食 浦江郑氏“江南第一家” 柴燕菲 |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个家族历时长达330多年,历经宋、元、明三代,十五世同居,同财共食,人数最多时达3000余人,被朱元璋赐名为“江南第一家”,这就是浙江浦江郑氏,又称“郑义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南第一家”,位于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是饮誉中外的华夏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据记载,郑氏家族以孝义治家,自南宋建炎年间开始,历经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合族同居,时间长达330余年,共财共食,鼎盛时,食者达3000,其事载入《宋史》《元史》和《明史》,因而成为中国家族史上的一大奇迹。 今年11月,“江南第一家”举行了隆重的开游节。它那独具的古代儒家文化沉积、风俗风情及明清古建筑遗存,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郑宅至今尚存有江南第一家郑氏宗祠等一批重要文物群落,有遗址20余处,郑氏家祠为当年族人同居的活动中心,始建于元初,占地约6600平方米,结构宏敞,风格古朴,令人惊奇的是祠内鸟雀不居,蜘蛛不留,蚊蝇无迹,夏日清凉无比。宗祠正厅高悬着许多历代名人题匾和联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前厅及拜厅天井内有宋濂手植的古柏,枝干遒劲,上薄云天,似在向游人默默诉说600多年的历史沧桑。宗祠周边又有孝感泉,九世同居碑亭、东明书院、老佛社、建文井等古迹,内容丰富,蔚成群观。 郑氏家族留下的文化遗产中治家准则最让世人倾慕。一位日本游客细细研读郑宅中每一个历史的记忆,久久不愿离去。他说,郑氏家族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一个典型,堪称“儒学治家”的典范,它所崇尚的兄弟和睦、自强不息的人格理想,勤劳俭朴的持家原则,尊师重教的教育思想,“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际关系原则等在当代社会也非常有现实意义。柴燕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