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 闻
 第A03版:焦 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目击
 第A08版:早间点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上海地产
 第A14版:上海地产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 · 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 · 文化·旅游
 第B04版:长三角 · 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11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4家创意园区名不副实将摘牌,2010年前百家目标“暂缓考虑”
“创意上海”走向科学发展

叶薇 秦武平


  “创意是个筐,啥都往里装。”近年来,不少老厂房纷纷改头换面成为创意楼,全市各类创意产业园区“遍地开花”。而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国际城市创意产业论坛上,有关方面明确提出,今年不再对创意园区授牌,一系列加强创意园区管理的相关政策年内将出台,4家管理不善、名不副实的创意园区会被摘牌。

  从一哄而上到暂停授牌,这表明未来上海“创意之都”将走一条“不求多,但求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自套“紧箍咒”

  在创意产业大热的时候,上海为何要自套“紧箍咒”?据上海创意产业协会会长厉无畏透露,目前本市已建成75个创意产业园区,今年以调整为主,不再授牌。因为现在一些创意园区发展走入了误区,说是发展创意产业,实际上餐饮、娱乐等配套企业却占了大半。还有一些园区所吸纳的企业如走马灯般轮换,连小规模的创意企业都很少能长期安定下来,多数入驻企业与原先规划并不相符,这些现象都需要扭转,否则会砸了整个创意产业的招牌。今后,设立创意园区将有更严格标准,比如说配套企业不能超过20%等等。

  按照原定规划,2010年前本市创意产业聚集区将达100家。但主管部门已表示,100家的目标“暂缓考虑”,目前将在控制挂牌总量的基础上,提升现有园区水平。

  一个圈的魅力

  一两幢用围墙隔开的老楼,本来就没啥人气,变身为创意园区后也一样冷清。围墙内的创意园区如何对外产生“辐射效应”?虹口区1933老场坊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作为今年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的主会场,它从创意园区向创意社区发展,跨出了改变创意产业封闭发展模式的新步伐。

  沙泾路10号至29号,几年前灰头土脸不为人知,如今已成为备受投资者青睐的热土。因为1933老场坊创意园区,要带动周围1平方公里多的创意社区,这使得附近老弄堂内上千户居民都很关注今后的改变。园区内以创意设计街店、艺术家工作坊、创意成果展示空间为主,而周围社区也将适度整修,加上配套服务设施,创意产业得以向纵深处扩展。如今,1933老场坊租金已升到每天每平方米5元左右,高于四川北路商圈的平均水平。一个圈的魅力大大超过了一幢楼,这是上海创意产业“拆除围墙”所获得的成效。

  创意“聚宝盆”

  “上海不缺好的创意,缺的是系统开发。推出一个项目,必须有金融投入、科技支撑、媒体推动,要有餐饮、娱乐、旅游等配套,还要有丰富的衍生产品。商店里的毛绒玩具买一个就够了,而把它放在嘉年华里,买10个也愿意。”厉无畏告诉记者,创意产业应该有一条产业链,开发在上游、集聚在中游、发展在下游。今后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应着力构建的是融合创意发布、创意设计、创意体验、创意文化、创意休闲的示范性“创意社区”,使之成为整个创意产业真正的“聚宝盆”。     本报记者 叶薇 秦武平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