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 闻
 第A03版:焦 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目击
 第A08版:早间点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上海地产
 第A14版:上海地产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 · 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 · 文化·旅游
 第B04版:长三角 · 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11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上遴选出15位“太空少年”:货真价实
上外附中学生刘仲林成上海地区唯一入选者
王蔚

  ■ 刘仲林(中)今天上午在向同学们讲述他赴北京参加复赛的情形 记者 纪海鹰 摄

  本报讯 (记者 王蔚)“中美太空少年选拔活动”决赛前天在京结束。作为全国青少年太空爱好者的选拔赛,没有沿用传统的由教育部门组织报名和比赛的套路,而是移到网络上悄然进行预赛和复赛。主办方说,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以往青少年科技竞赛中屡见不鲜的层层打招呼现象。遴选出的我国15位“太空少年”将于明年1月赴美国学习交流,并与美国学生共同进行太空探索活动。

  全国6万多高中生角逐

  由团中央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共同主办的“中美太空少年选拔活动”,旨在普及太空科学知识、培养未来太空人才。共有全国各地的6万多名中学生在网上参加了航空知识、地域文化等多学科的初赛测试。100名进入复赛同学,在一篇“对太空探索认识”的小论文中阐述了各自的创意与幻想。前天,40名进京参加决赛的各地中学生分成五人一组,要求当场设计一个人类在火星上的生活圈。经过在京的天文、航天专家,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教授共同组成的评委团的认真评判,15名学生最终胜出。

  网上报名比赛只为公正

  从决赛中脱颖而出的15名中国“太空少年”,明年寒假将由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出资去该校当10天的“访问学者”。在这所世界航天第一学府里,同学们不仅要在火星探测器控制中心亲手操控火星上的探测器,还要动手自己采集火星图像,并对图像数据做出学术分析。在美期间表现出色的4名优胜者,将获得该大学留学资格以及全额奖学金的奖励。

  据主办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张宏君介绍,正是考虑到这些颇具吸引力的因素,为公平、公正,防止有家长通过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递条子、打招呼,将一些能力平平的学生“夹塞”进来,所以采用了网上自由报名,在网上完成初赛和复赛,只认试卷不认人,决赛也邀请了国家公证人员现场公证。美方专家对最后选出的15名学生的水平十分认可。

  上海骄子即将三度赴美

  上外附中高二(2)班的刘仲林,字美超,清朝宰相刘墉的后裔,他是上海地区唯一入选“太空少年”的学生,昨天深夜只身从北京归来。对这名小科技迷来说,入围赴美访问显然并不意外,因为他此前已经在2007年世界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获得过一等奖。在去年进行的“中美高中生挑战全球科技竞赛”中,他设计的“减少全球变暖”方案,还获得了最佳商业计划书和最佳综合表现两项大奖。今年7月刘仲林曾赴美国佛蒙特大学参加了一项环保竞赛,获1000美元奖学金,下月还将去哈佛大学参加模拟联合国活动。

  前天,刘仲林与广东和湖北的另4名同学合作,用塑料吸管、纸张、杯子、拼板玩具等随手可得的简易物品,设计了一个独具匠心的“火星上的人类前哨站”,并对将来率先登上火星的地球人的性别构成、身体状态、知识结构、心理素质等做了详尽分析,颇得评委们的青睐。                    评论  071120105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