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幼儿教师朱小姐发来电子邮件质疑—— 广告误导孩子“犯错不道歉”? 徐轶汝 |
“不小心弄脏了别人的衣服,不是道歉,而是找借口说:‘你不是有奥妙全自动吗?’这不是一种误导么?”日前,读者朱小姐给本报发来电子邮件,反映一则洗衣粉广告有误导小孩的嫌疑。天涯、网易等论坛上,不少网友也表达了同样的质疑。有关专家认为,个别商业广告固然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家长适时的引导和纠正也是必要的。 【读者】 犯错怎能找借口 朱小姐是一名准幼儿教师,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她在电子邮件中说,最近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洗衣粉广告,情节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小男孩不小心将球踢到了一个大婶的身上,大婶手上的鱼血溅了她一身。小男孩说:“你不是有奥妙全自动吗?”接着,小男孩不小心撞到一个老伯的修车摊上,蹭了一身油污,老伯也说了一句:“你不是有奥妙全自动吗?”随后,颜料从天而降,落在老伯的衣服上,阳台上的小女孩也说了这句话。最后,小女孩一转身,与母亲撞了个满怀,母亲手中的意大利面粘在了女孩的衣服上,母亲微微一笑:“咱不是有奥妙全自动吗?” 朱小姐认为,广告里的小男孩和小女孩弄脏别人衣服后,都没有立即诚恳道歉,而是找了一个借口,这会误导看电视的孩子:“这个广告与我们提倡的懂礼知耻、勇于承认错误的中华美德是不相符的。” 【网友】 广告情节应修改 记者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和朱小姐持同样观点的网友有不少。天涯论坛上,一名为anyeweed的网友说:“看这广告的意思,有了这个洗衣粉,做错事不用道歉,闯祸不用负责,就可以无视人家的感受……”还有家长担忧地说,真担心哪天自己的孩子也拿着颜料往楼下扔,嘴里还说着这句广告语。 一些回帖网友则建议更改一下广告情节。网友sophiajojo建议,可改为闯祸的道歉,衣服被弄脏的人说:“没关系,我有奥妙全自动。” 【家长】 及时告知对与错 朱小姐认为,儿童最喜欢模仿,模仿能力也很强。儿童1岁半开始就有了延迟模仿的能力,即不是直接模仿眼前的事物(原型),而是在原型消失后模仿。电视对孩子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年幼的孩子还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无法甄别是非对错,容易受到影响。特别是有小孩出现的广告,更容易成为模仿对象。 有关专家认为,除了要求商业广告制作方能多为孩子想一想外,家长也应当负起引导、纠正的责任,可以适当限制儿童看电视广告的时间,如果孩子模仿的广告词语法、语音和字型不标准、不规范,家长也应及时纠正。 不妨学学网友corona的做法,她的孩子乐乐看到了这则广告后说:“呀,衣服搞脏了!”她立即解释:“小哥哥和小姐姐把别人衣服搞脏了,应该先说‘对不起’!乐乐不要学他们……”本报记者 徐轶汝 评论 0711201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