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播了又播 因为经典不多 ——《孽债》《渴望》等剧重播热说明当今电视剧原创能力严重衰退 俞亮鑫 |
| ||
|
13年前,描写知青子女返沪寻亲故事的连续剧《孽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近日,东方卫视再度在下午重播此剧,收视率竟比同时段节目高出一倍,甚至可与夜间播出的电视剧比收视率高低。由此可见荧屏经典剧的无穷魅力…… 荧屏重播成热点 前晚,综艺电视节目《星梦奇缘30年》——《孽债》专场把已经长大的当年5个小演员找来,让他们与《孽债》的编、导、演们共同回忆当年的拍摄情景,其收视率依然很高,竟成了东方卫视当天的冠军节目。 人们喜欢的荧屏经典电视剧不只是《孽债》一部。这次东方卫视《星梦奇缘30年》每天5小时连续播出近30年来的一批荧屏经典电视剧,如《北京人在纽约》《孽债》《四世同堂》《红楼梦》《西游记》《围城》《过把瘾》《渴望》《编辑部的故事》《永不瞑目》等,这些经典剧在当时都曾引起轰动,成为一代人的情感记忆。前些天重播的《十六岁的花季》,同样引起了人们对当年的难忘回忆。应观众要求,近期上海教育电视台还将重播一批外国经典剧,如美国的《成长的烦恼》、韩国的《大长今》等。 凤毛麟角经典少 我国电视剧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步到现在正巧30年,但30年来让人们难忘的经典剧与我国年产1.4万集的巨大数量相比,犹如凤毛麟角。也正因为这样,少数经典剧更让人难以忘记。荧屏经典热,说明观众真正喜欢的还是精品力作,尽管许多经典老剧已与人们相隔了非常久远。 缺少经典与我们一些影视圈从业人员的观念有关。长期以来,有些人认为电视剧就是快餐文化,等同于外来的麦当劳、肯德基和我国的盒饭、方便面,能够让人消遣、博人一笑便足矣,因此,搞笑风、戏说风、胡编风、滥拍风此起彼伏,渐渐远离了对经典的追求。当然,也有一些艺术家不懈追求,留下了记载着一个时代悲欢离合、社会变化诸多信息的经典剧。如《孽债》《渴望》,当年播出时均出现了收视盛况,让众人感动、流泪、振奋。值得指出的是,除了四大名著外,我国的荧屏经典剧大多是优秀原创剧,尤其是反映现实题材的精品力作。 “救命稻草”众人抢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影视圈也出现了一股经典热,但恰恰没学当年拍摄经典的原创精神,而是模仿前人,依赖经典。这股经典重拍风已刮了整整三年,越刮越盛,离原创精神越来越远。不仅红色经典片《红灯记》《沙家浜》《青春之歌》等被重拍,名家名作也先后被重拍,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巴金的《家》、老舍的《茶馆》《四世同堂》等。不仅陈凯歌的老电影《风月》被翻拍,连李安刚拍的《色|戒》也有人跟着翻拍,香港老剧《上海滩》《霍元甲》、台湾琼瑶剧《一帘幽梦》等,都纷纷被内地翻拍……有人预测,明年随着李少红的《红楼梦》、吴子牛的《水浒传》、张纪中的《西游记》和刚发生了总导演辞职风波的《三国演义》相继重拍,重拍、翻拍风将再掀高潮。从中也透露出一个信息:我国影视圈好剧本严重匮乏、原创能力严重萎缩。抢拍重拍经典,躺在前人栽种的树下乘凉,这几乎已成了影视圈的“救命稻草”。 观众中出现的经典热在呼唤经典,而影视圈的抢拍经典热正在远离经典,这一现象值得重视。 首席记者 俞亮鑫 评论 07112011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