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的“社交焦虑伴有抑郁” 刘伟志 |
【个案】 小美,女,18岁,护理大专毕业,实习的时候在一所疗养院工作,来那里的都是一些中高级老年干部,对于护理有很高的要求,这一下子让小美很紧张,生怕犯错误,让老干部不高兴,于是小心翼翼地度过了几个月的实习期,总算没出什么问题,但是总感觉不自在。从而不喜欢护理专业,转而考取了管理学的专升本,来到了上海。 这学期一开学,实习期的不自在愈加强烈,不敢主动去跟人打招呼,不愿和老师去说话,最可怕的是高数课,本来高数的基础就不好,现在就更听不懂,一听不懂,慢慢呆在教室里就有窒息感:呼吸短促、不畅,头部感觉缺氧、胀痛,对外界感受力降低,浑身乏力、发软、困倦,周围人说话不能马上感知并理解,说话就感到累,晕……于是自我感觉什么事情都干不了,生活没有什么意思,第二个星期打电话回家,就哭着说不想读书了,没意思。最严重的时候有过过激的行为,为了减轻心灵的痛苦,她用剪刀的尖头对着自己的手背用力一下一下地戳。 【咨询师分析】 平常人对于社交焦虑有一个很大的误解,认为只有内向的人或者不喜欢跟人交流的人才会这样,所以小美在实习的那个时候从未想过会有社交焦虑的问题,因为,小美说她其实是一个比较外向的人,在以前的交往中也没有任何的问题。正因为这样延缓了她对问题的认识和咨询治疗,不然不会到如此严重。内向也罢,外向也好,这并不是社交焦虑和抑郁的区分点。 【咨询师建议】 1. 躯体症状已经比较明显,建议采用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治疗。 2.社交焦虑不是一种罕见的问题,而且这也不是一种跟学历、知识、地位有关的问题,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自发组织的互助小组,他们可能都有社交焦虑的问题,你到那里就知道博士、硕士,男的、女的都有,相互交流感觉和治疗的进程会有好处。 3.建议坚持心理作业,每天把不好的时候的感觉和当时的思维记录下来,等到状况好的时候拿出来与之辩论,理性的思维应该如何。 4.情绪没改变之前,先改变行为:每天多进行快速散步,头抬起来,步子大起来,手摆起来…… 第二军医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 刘伟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