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 闻
 第A03版:焦 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 都 会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人生报道·生生不息
 第A31版:职场方圆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6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7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8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39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40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 · 情感
 第B04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 · 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 · 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天天搜楼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24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楼市资讯
 第B27版:专题
 第B28版:专题
 第B29版:专题
 第B30版:专题
 第B31版:楼市资讯
 第B32版:广告
第B08版: 阅 读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11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黎明前的血泪嘱托1

侯健美

  ■ 当初关押革命者的白公馆

  2006年年末,“《红岩》档案解密展”在歌乐山脚下的革命烈士陵园开幕。展览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次全文公开的一份2万多字的秘密报告,它的作者就是《红岩》小说作者之一的罗广斌。

  这个《红岩》故事的“原型版本”,记录着重庆地下党遭受大破坏和狱中斗争的真实历史。透过报告的字里行间,《红岩》人物许云峰、江雪琴、成岗、甫志高的原型一个个从历史上生动地浮现出来。他们告诉后人的,又是一部怎样的“红岩”?摘自2007年第10期《党史文汇》

  《挺进报》惹怒敌人       

  1948年3月初,国民党重庆行辕主任朱绍良的办公桌上出现一封“亲启”信,里面竟然掉出一封对国民党军政人员的警告信,还有一份中共地下党组织重庆市委主办的《挺进报》。共产党的宣传材料,竟然出现在国民党地方大员的案头!朱绍良又惊又怒,一个电话把负责西南特务组织的徐远举(《红岩》小说中徐鹏飞的原型)召去臭骂了一顿。

  《挺进报》怎么会跑到朱绍良的办公桌上?这要从当时重庆的中共地下党组织说起。

  中共地下党重庆市委在1947年秋天成立时有4位委员:书记刘国定,公开身份是一家牛奶厂的会计主任;副书记冉益智,兼任组织部长,在4人中年龄最大;委员许建业,配合刘国定搞工运工作,以志成实业公司会计为掩护身份;另一位委员李维嘉,兼任宣传部长,直接领导《挺进报》,也是四位委员中今天唯一的健在者。

  李维嘉现住成都,离休前是四川省政协副主席。2006年12月,记者来到他的家中,这位88岁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铄,回忆起57年前的往事,思维清晰。

  《挺进报》诞生于1947年。那年年初,国民党当局在重庆悍然封闭了公开的中共四川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人员强迫遣送回延安。国民党当局原以为这下万事大吉,没想到却冒出个《挺进报》,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传播“红色”新闻。

  “1948年2月,我接到上级川东临委的指示:对敌开展攻心战,把《挺进报》寄给敌人头目。”当时,解放战争已进入第三年,解放军先后打退了蒋介石几百万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转入了战略反攻,向外线挺进。李维嘉记得,从第15期(一说第16期——编者注)开始,《挺进报》放弃了“对内发行,注意保密”的方针。

  “但现在看起来,当时‘对敌攻心’的策略是过于冒进了。”老人话锋一转,语气低沉。1948年4月初,特务就找到了破坏《挺进报》的突破口,时距朱绍良的雷霆震怒仅仅一个月。由《挺进报》被敌人侦破开始,最终导致133人被捕、重庆地下党组织全线瓦解,甚至牵连到整个四川的我地下组织。比起《红岩》小说,真实的历史更加曲折震撼。

  “老许”急中出错        

  《红岩》故事的开头,狡猾的特务黎纪纲和郑克昌蒙骗了沙坪书店店员陈松林,从而抓住甫志高。事实是,1948年初,在重庆的民生路上,的确有一家进步书店,书店店员也是个年仅18岁的地下党员,名叫陈柏林。

  国民党保密局重庆站特务李克昌注意到陈柏林,是因为有人告密说陈柏林藏有《挺进报》。李克昌便派了一个叫曾纪纲的特务以失业青年的身份接近陈柏林。曾纪纲很善于伪装进步,他跟陈柏林彻夜交谈,谈苦闷、谈人生、谈志向……终于骗取了陈柏林的信任。

  陈柏林等人遭逮捕的细节,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是,陈柏林要求上级“老顾”亲自考察曾纪纲,约好见面的时间地点自然也“通知”了特务曾纪纲;一说是曾纪纲在书店见到过“老顾”,特务通过盯梢发现了他的居住地。

  “那时《挺进报》案件才开头,特务用刑很重。”罗广斌后来在给党组织的报告中这样写道。酷刑之下,年轻的陈柏林坚贞不屈,而他的上级“老顾”却叛变了!“老顾”承认自己是中共重庆城区支部的书记,本名任达哉。

  根据徐远举在解放后的交代:“任达哉不堪毒刑拷打,交出了他的领导杨清。”“杨清”其实就是中共地下党重庆市委委员许建业,也是《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之一。

  许建业是一位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虽然深陷囹圄,遭受酷刑,但他担心的却不是自己。许建业的公开身份是志成实业公司会计,他其实就住在志成实业公司的宿舍。由于老许被捕后一口咬定叫“杨清”,住在某旅馆,敌人事实上尚未掌握他的真实身份和住处。但老许本人却万分焦虑,因为他的宿舍床下,还藏着十几位工人申请入党写的自传,这些东西若是落入特务之手可就麻烦了!

  这时,一个名叫陈远德的看守出现在牢房门口。从陈远德的口中,许建业得知他曾给狱中党员往监牢外捎过信。老许情急之下,便托陈远德送一封信给志成公司的地下党员刘德惠,信中嘱咐刘毁掉床下的文件。

  不幸的是,这封信最终落到了徐远举的手上。徐远举派人包围了志成实业公司,严密搜查。不仅找出了陈丹墀、余祖胜等18位工人的入党自传,还弄清了“杨清”的真名叫许建业。

  许建业眼见一位位同志被关进监狱,强烈的自责与内疚使他在狱中三次触壁自杀未遂。在以后的审讯中,无论敌人怎么严刑拷打、冷嘲热讽,许建业始终不再开口讲一个字,只以沉默来回应敌人,三个多月后被杀害。

  志成实业公司出事的第二天,一名身材矮小的男子走进公司,刚进大门就被特务扣住。“矮个子”承认自己是许建业发展的候补党员,并写了“悔过书”。敌人信以为真,以为是个小人物,对他并不重视,当晚将他关进了渣滓洞。

  “矮个子”不是别人,正是中共地下党组织重庆市委书记“刘矮子”刘国定。

  为了脱险,刘国定“供认”说,自己只是个“交通”,帮许建业送过一封信到南岸永生钱庄,交给李忠良和余天,别的活动都没参加过。李忠良是个1947年入党的年轻党员,曾被组织派往梁(山)大(竹)达(县)地区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和几位起义骨干一起躲在永生钱庄——自己的家中。此前,刘国定曾写信通知李、余二人转移,刘估计敌人可能抓不到人。

  然而李忠良等人并没转移,被赶来的特务抓了个正着。

  4月9日,徐远举亲自审讯,稍一动刑,李忠良便招架不住,供出王敏、邓照明等30多名参加“梁大达”地区武装起义的人员。李忠良顺便又提及一个积极分子,叫余永安。

  根据李忠良的叛变口供,徐远举抓到了余永安。余永安确确实实是个党外群众,徐远举从他口中只逼问出一个叫“老张”的人。至于“老张”的真实身份和在党内的职务,余永安确实不知道。但余永安说,在“老张”那儿见过《挺进报》,还说“老张”要在4月15日或者16日找他取钱。这个“老张”究竟是谁呢?徐远举很好奇。

  就在徐远举提审李忠良的当天,李维嘉从平时上班的南岸李家沱中国毛纺厂过江进了城。他跟当时中共重庆市委的上级——川东临委的秘书长萧泽宽在心心咖啡馆里碰了面。由于刘国定被捕原因不明,老萧分析认为,刘国定很可能在敌人眼里只是有嫌疑,可以顶住,还可以设法营救。所以李、萧二人并没有确定疏散一切可能被波及的人。

  心心咖啡馆接头之后,李、萧二人去找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冉益智商量对策。三人约定4月17日中午12时在北碚碰面,李维嘉与萧泽宽如约赶到,冉益智却没来。

  其实冉益智是到了北碚的。那天上午9时许,冉益智从北碚街头的一家小饭馆走出来,走过北碚公共体育场,在文声书店转弯处,碰上了一个熟人——自己联络过的党外积极分子余永安。

  余永安被特务押着,当天已经在北碚街头转悠了好久。他一看见冉益智,马上点头向特务们示意,特务们一拥而上。原来,冉益智就是余永安供出、徐远举想抓的“老张”。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