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企业“体检” 李小刚 |
| ||
| ||
| ||
| ||
| ||
| ||
| ||
|
●“上海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专家组成立,权威房地产学者团首次集体把脉地产企业发展能力 谁能在上海地产市场瞬息万变的地产市场中长盛不衰?谁又能成长为基业常青的上海地产百年老店?由于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的极端重要性,对人民生活的直接影响力,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绕过和回避的重大课题。 新民晚报房地产部、东方早报地产部、文汇报城市与地产部和新浪网华东地产频道,联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见者管理与房地产系、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房地产学院和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等房地产研究与企业管理领域领先的高校研究机构,发起了“上海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 旨在对上海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一次全面科学的调查研究,系统地收集和分析上海地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现状,为今后上海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和指导,同时引发企业和公众对“上海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思考。 20岁的困惑 上海地产市场走过了近20年的市场化历程。这20年来,上海地产市场以不可思议的高速度增长,而与市场共同成长起来的则是大批的地产企业。 一大批民营地产企业应运而生,也有一大批国有地产企业顺势重生,同时一大批外资地产企业借势而来。上海地产行业和地产企业的发展,正在影响着整个上海经济的未来。 然而,随着地产企业的重要性愈发凸现,所受到的关注程度越高,地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就越多。尤其是在地产企业力量扩张的同时,他们正面临全新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游戏规则,面临着这些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什么样的地产企业能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成长为基业常青的百年老店,成了现在“20岁”地产企业的困惑。 地产需要成熟 在过去的20年间,房地产政策目标是GDP优先,短期政绩优先,政策环境是以投资商、开发商的经济利益为中心。在土地、规划、税收、金融等许多方面,随意性、无序性十分明显。甚至一位中国著名的房地产发展商曾说,“我们是被宠坏了的孩子”。 由此,因机会导向熟知行业“潜规则”而赢得暂时成功的房地产企业,其实并未因财富的增长而获得相应的能力。 上海地产企业乃至中国的地产企业缘起于中国经济的拐点时期,随时处于变革的动荡之中。这是处于变革时期的复杂心态,是否走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宿命,还是在否定和创新的冲突中找到机会生成战略,从而实现企业的成功转型,这正在成为摆在地产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集体把脉 房地产产业是个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很高的行业,对于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这个重大课题,也必须是专业的学术机构和组织进行研究,才能为企业和整个行业带来值得借鉴的参考。 “上海地产可持续发展型企业”这个重要课题,也引起了上海地产学术研究权威机构的强烈兴趣,上海企业和地产研究的权威人士也义不容辞地参加到了这个极有价值的研究中来,陆雄文、张永岳、尹伯成、赵财福(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房地产系主任)成为这次研究课题的顾问,华伟和楼江、祝华军、陈杰、周海平以及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房地产学院和上海大学的众多专家学者将对上海地产企业进行深入的实证调研,为上海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集体把脉和诊断。 □本报地产评论员 李小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