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 闻
 第A03版:焦 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 都 会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人生报道·生生不息
 第A31版:职场方圆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6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7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8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39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40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 · 情感
 第B04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 · 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 · 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天天搜楼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24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楼市资讯
 第B27版:专题
 第B28版:专题
 第B29版:专题
 第B30版:专题
 第B31版:楼市资讯
 第B32版:广告
第B11版: 时尚 · 秀场故事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11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恋上黑白灰
——八○后的新势力许林
伊达 素素

  ▲ 他的衣服在细节上也要做足功夫
  ■ 用黑白照片印在大衣上也算是独家吧

  ◆ 伊达 文 素素 摄

  在不久前结束的2007上海时装周上,作为本次时装周唯一主推的本土设计新秀,他的作品赢得了众多媒体及业内的关注。黑白灰的深系用色、简洁大方的剪裁,看上去低调而不失奢华,弥漫着浓浓的欧式风格。然而,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格外钟意深色的设计师,这个将成熟女人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设计师,竟是个才20多岁的小伙子。今天的秀场,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个80后的秀场新势力——许林。

  1   违背家人

  读时装

  采访约在了许林家中,我到时刚好赶上他出来拿信,一眼看到我,他很友好地摆了摆手,示意我方向。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身子瘦削,甚至有些单薄。后来他对我说,时装周期间他忙得瘦了5公斤,现在整个人只有65公斤。说实话,这看起来和他1.80米的身高很不相称。客厅的布置更像是一个工作室,一片很大的落地窗,四周的架子上挂满了他的作品,其中许多我在之前的秀上已经看到过,“时装周结束后还没整理过,工作室又刚好在装修,所以先放在这边。”他解释道。除了这些,厅中唯一的摆设就是正中央的圆桌,桌面是一个古代马车的车轮,无论是质地还是造型都充满了沧桑感,似乎在暗示这是一个设计师的家。和许多这个年纪的年轻人一样,许林梳着很性格的鸡冠头,然而不同的是,他言语不多,更多的时候,回答时伴随着思考。“我觉得你的设计有些很明显的欧洲经典时尚的东西在其中”,我问道。他回应说:“是这样的,我喜欢不太夸张的东西,有一点细致就可以。”后来我发现,“是这样的”几乎是他每句必说的话,不知是礼貌的缘故,还是习惯的口头语,总之让人觉得很舒服。虽然这次作为本土的原创设计师被推荐,可许林本人并非上海人,“我是辽宁人,在东北长大的。”母亲是医生,父亲在银行工作,从小家境还算宽裕的他一直被父母寄予厚望,“妈妈一直希望我学医,爸爸就想让我学金融。可我觉得那些我都干不了。”不打算走传统路线的他,惟独对衣服有着莫名的好感,“人家都说属鸡的男生都臭美,我就是这样。人家小时候都是父母买什么穿什么,可我从来都是自己出去看衣服,再回来跟我妈商量去买。”虽然也曾被母亲“训斥”男生不应如此爱美,可他依旧固执。也许从那时起就注定了只有做时装设计才是他该走的路。

  2   走经典时尚路线

  在大连修完服装设计的课程后,6年前,许林来到上海,寻找属于自己的新天地。然而,初来乍到的经历本没有给他太多的鼓励。“整整半年时间,我没找到工作。”那时他和两个朋友一起住在一个租来的一室户里,不仅条件糟糕,用他的话说,还“满地跑蟑螂”。说起当时的窘境,他依然记忆清晰,“大学时我就对结构课很感兴趣,所以刚到上海就自己花钱进修了一个月的打板,可进修后还是找不到工作……”他开始动摇了,自己的情况并不乐观,而父母依旧还没放弃让自己转行的念头,正在这时,终于有一家公司录用了他做板师助理,负责为打板师剪纸,这对当时的许林来说无异于绝处逢生,“如果当时再没找到工作的话,我真的可能要听我妈的话回去学医了。”他说。凭着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和立体剪裁功底,许林很快在公司得到了重用,才短短几年时间,就从助理升做了板师,接着是设计助理,进而终于做了设计师,做到了自己的本行!平时忙于工作的他很少有时间逛街,一次周末和朋友出去,看到了许多很有特色的设计师小店,让他觉得很有趣,而朋友则建议说:“为什么不自己做公司呢?”这一想法很大地鼓舞了许林,他做了破釜沉舟的决定,那就是在时装周上让人惊艳的自己品牌。而事实上,从这一起步,到参加上海时装周,才仅仅不过半年时间。很多朋友都惊叹于他的勇气和魄力,“别人是先有客户再做衣服,我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衣服做出来,再找客户,还好后来都卖出去了。”许林边说边松了口气,“其实之前5月份的时候,我在日本开过一个秀,这次能参加时装周,也是因为他们在日本见到我的衣服觉得不错,才推荐的。”无论如何,可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参加如此大型的时装盛事,足以证明这位年轻人的设计功底。见过许林作品的人,都觉得无论是黑色、棕色、咖啡色的选用,还是皮毛、刺绣的细节点缀,都调出了女人最迷人的成熟魅力,而他自己则用三个“一点”来形容自己的感受,“经典一点,大气一点,适合的人多一点。”一件图案别致的大衣吸引了我的注意,大衣上的图案分明就是南京西路的全貌,许林说那是他刚到上海时拍的一张黑白照片,这次他突发奇想,将照片做大印在布上,做了这件大衣。对于人们的夸奖,许林一直说是因为之前的工作经验教会他许多,言语中充满了怀念和感恩。

  3  撑起父母的天空

  目前公司已进入轨道的他,在日本等地设有自己的专卖店,而上海本地的店铺也已经在洽谈中,他将目标锁定在了几家一线商场上,许林说这主要是由于他们走的是中高端路线。刚忙完时装周,许林已经在策划下一季的设计方向了,“我明年还是会做一些经典、大气的东西,另外,闪亮的布料和油画效果的设计会比较多地采用。”虽然现在很少有机会回老家,可丝毫没有减少他对北方的想念,许林还记得上海大雪那年,他和朋友兴奋地一直从徐家汇走回了家,边走还边拍照,整整两个多小时,却一点也不觉得累。事业上已经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干练青年,而生活中的许林则是家人眼中永远挂心的孩子,“他们几乎一有时间就给我来电话,问我工作辛不辛苦,吃得好不好,我基本上是报喜不报忧,生病了挺着说很好,不想让他们担心。”不过他也承认,现在的工作状态的确很紧张,他常常吃过晚饭就开始画图,有时早上出门前还要画上几张,所幸他不太喜欢交际和泡吧的生活,每天都会按时回家,忙碌倒也充实。父母不在身边,唯一的“家人”就是一只名叫“翠花”的宠物狗,许林打趣地说:“我所有的朋友来,都会叫它上酸菜。”生活中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和朋友们一起去K歌,许林说自己喜欢王菲的歌,就连自己这次时装周上模特的气质和妆容都是借鉴她来挑选和设计的。除了工作之外,许林最常说到的就是他的爸爸妈妈,“他们总是很挂念我,之前在电视上看到我上时装周,爸爸就说‘你怎么那么瘦,那些模特看上去都比你胖’。”他回忆说:“我上大学的时候,有段时间特别喜欢做大衣,就跟人借了台脚踩的缝纫机,做了好多件,还给妈妈也做了一件。结果现在回家再看到就觉得好土,结果我妈就说,‘我当时就觉得好丑,只是不想打击你,所以还是穿了。’”让他觉得又无奈又好笑,但更多的还是感动。许林说:“昨天爸爸还来了电话,说又梦到我小时候了,梦里哭醒了。”他说自己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尽快巩固自己的事业,接爸爸妈妈一起来上海生活,“之前的20年都是他们在养我,现在我希望自己可以照顾他们。”他对我说。

  后记》》》

  许林用“顺其自然”来形容自己对未来的期待,这听起来似乎不像一个充满干劲儿的年轻人,可世事往往如此,过高的期望并不见得就会实现,相反,静心的思考也许来得更为重要。如果说时装是设计者最好的代言人,那许林“黑白灰”则处处散发着冷静和成熟,那是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着。也许,他口中的“走一步算一步”比许多遥不可及的梦想要来得坚实许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