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边吃边长大 何亭 |
国庆的时候和几个朋友结伴回了一次母校,宛如学子般走走校园,吃顿学生食堂,这种感觉,久违了。 记得大一时,怀着对大学食堂满心的期待,寝室的姐妹视午饭为战斗,针对拥挤现象制定了详细的战略计划,11时40分下课准时冲向食堂,一个负责占座位,其余三个负责各占一个窗口,哪个队伍最快,就在哪个窗口一口气买下四份。穿越了众排队者鄙视的眼神,我们终于美美地开始午餐了。现在想来,还真是不厚道。吃饭的时候,虽说每人只点了两个菜,可是大家约好了,每个盘子里的菜色必定是不一样的。为什么?Share(分享)呗! 渐渐的,幼稚的我们终于发现,如此的战斗是徒劳的,因为食堂并不是大学中唯一的美食乐土。食堂楼上的新疆餐厅,生活中心的日本料理和火锅,校外的川菜都上了我们每周的行程表。我们将这种背叛美化作谦让,“让大一的小朋友们少一点拥挤,咱们就上别处撮去吧!嘿嘿!” 大三了,生活越来越不那么游手好闲了,大家在各自参加的社团里都担起了干部的角色,食堂成了会议厅,晚餐也成了例会餐。晚上7时半的食堂里,没有成天聚会享受美食玩乐的疯丫头了,听见的是寝室的好姐妹在隔壁桌上认真地安排大家的社团招新工作。那时候,我觉得,我们都充实了,开始富有使命感了。 临近毕业,大家都与学弟学妹们交接了社团的工作,除了上课以外,实习、找工作、写毕业论文都是头等大事。我们常常独来独往于教室、实验室,公司与寝室,路过食堂,说的最多的是:“饭菜请打包。”那样的生活无人陪伴,但我们又何尝不该学会真正的独立? 食堂里狼吞虎咽的大男生,终会西装革履地出入大饭店;啃着蛋糕的幸福女生,也会成为喝着咖啡的小白领。我们边吃边长大着,挥去的是稚嫩,挥之不去的是每一道难忘的美味和那一年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