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家庭创伤造就晚年辉煌成就 老来红的“蜘蛛老太”布儒瓦 闫洁 |
|
人称“蜘蛛老太”的路易丝·布儒瓦下个月即将迎来96岁生日。如今,她还在家中工作室忙碌着,她的愿望是能工作至百岁,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 在纽约哈得孙河畔安静的切尔西街,有一幢老式的四层住宅。这里住着当代女艺术家路易丝·布儒瓦。布儒瓦晚年才开始走红,她创作的巨型蜘蛛造型雕塑蜚声世界,人称“蜘蛛老太”。 童年噩梦 布儒瓦的创作动力与童年经历密切相关。她1911年出生于法国首都巴黎,家里从事古纺织品修复。在布儒瓦的记忆中,母亲约瑟菲娜就像一只和善的蜘蛛,是最好的朋友。她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小时候躲在母亲用来织补绣品的丝线堆中,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 但好景不长,布儒瓦快乐的童年生活很快被父亲路易的绯闻破坏。父亲与布儒瓦的英语家教萨迪·戈登·里奇蒙多年的情人关系,让年幼的布儒瓦心灵受到巨大伤害。 她在1982年出版的回忆录中说,父亲与萨迪长达10年的恋情深深影响了她。她在书中写道:“她负责教我学习英语。我想她会喜欢我。但她却没有那样做,而是背叛了我。我被父亲和她双双背叛。” 布儒瓦21岁那年,母亲身染流感去世。她更觉无依无靠,于是开始报复父亲,剪掉照片中父亲的脸。 布儒瓦在巴黎一家小型美术馆结识了后来成为她丈夫的美国著名艺术史学家罗伯特·戈德华特,并于1938年随他搬到美国纽约。从那时起,布儒瓦开始尝试将童年时的噩梦融入艺术创作中。用她的话来说,“所有的作品都来自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经历”。 创作之源 受幼年经历影响,布儒瓦的艺术作品充满了焦虑感,时常以死亡、孤独和背叛作为主题。例如,布儒瓦广受欢迎的雕塑作品《父亲的毁灭》,将她内心想要摧毁父亲的冲动展露无遗。她的作品中还时常出现残损的身体、无情的笼子和被撕破的洋娃娃。此外,也许是童年时把母亲比作蜘蛛的经历,布儒瓦的许多雕塑作品以蜘蛛形象为主题,其中包括她的代表作《Maman》。 布儒瓦承认童年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我的记忆仍然困扰着我。所有这些都应由精神分析学家清除出去,但我从没这样做。”她说,“对我真正管用的只有艺术创作……” 受到追捧 布儒瓦和丈夫1939年收养了一个男孩,并在随后两年中接连生下两个儿子。作为母亲的她,面临生活和事业的双重挑战,不仅要抚养三个儿子,还要努力在美国艺术界站稳脚跟。 1945年,布儒瓦在纽约一家美术馆首次举办个人作品展。1951年,她获得了美国国籍,创作的一尊雕塑作品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20世纪70年代后,她的创作力开始全面爆发。 1982年,年逾古稀的布儒瓦迎来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大批展出她的艺术作品,这是这家博物馆首次为女性艺术家举办作品回顾展。此后,她的作品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追捧。去年,她的一尊蜘蛛造型雕塑售出400万美元高价。 探索不止 布儒瓦是个多才多艺的老太太,70多岁时还亲自创作说唱歌词。她90多岁时演唱的法国歌曲《在阿维尼翁的桥上》,吐字清晰准确,曲调婉转优美,声音高亢清丽,堪称完美。 如今,性格坚强的她正在家中的工作室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尝试其他艺术类型,拓展创作空间。长期受失眠困扰的她说,创作时全然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正在衰老。 制作了一辈子雕塑作品的她卖掉了位于布鲁克林的雕塑工作室,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绘画上。她新创作的一幅蚀刻版画就放在工作室的地板上,画面轮廓清晰,色彩运用恰到好处。被问及是否改变了艺术作品创作方向时,思绪敏捷的布儒瓦坚定地回答道:“没有,一点也没变。”她最近创作的一只有5条腿的狗造型雕塑证明,它的创作构思与布儒瓦世界闻名的蜘蛛雕塑如出一辙。 布儒瓦如今工作繁忙。“我现在手头有10多项计划,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我只有制定非常严格的计划才能如期完成工作。但我精力充沛,意志坚定,充满了好奇心。” 布儒瓦决心工作到100岁。“我们都在为此努力。”微笑的她看来对实现这一目标充满信心。 正如挂在布儒瓦工作室外墙壁上的画那样:小小的花瓶中插着大把怒放的花束,她日渐老去的身体还在不断爆发旺盛的创作力,让自己的人生如花朵般绚烂绽放。 闫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