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 闻
 第A03版:焦 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 都 会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人生报道·生生不息
 第A31版:职场方圆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6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7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8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39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40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 · 情感
 第B04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 · 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 · 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天天搜楼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24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楼市资讯
 第B27版:专题
 第B28版:专题
 第B29版:专题
 第B30版:专题
 第B31版:楼市资讯
 第B32版:广告
第A35版: 新民环球·人物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11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请相似普通人搞笑 引起强烈反响争议
恶搞名人照的摄影师杰克森

何柳

  ■ “恶搞女王”杰克森
  ■ “迈克尔·杰克逊”疯狂地用口红给一个小男孩化妆
  ■ “布什”在总统办公室玩魔方
  ■ “布莱尔”成了“布什”的上马凳
  ■ 杰克森的恶搞摄影集用“女王上厕所”当封面曾引发轩然大波

  艾莉森·杰克森是一名独特的摄影师,她常常请来与名人面貌相似的普通人,让他们在镜头前做出种种搞笑动作。这些别具意味的照片发表后,每每引起强烈的反响与争议。最近,这位女摄影师出版了新的作品集《绝密》,美国总统、英国女王、好莱坞明星、体育界名人等都未能幸免,成为被“恶搞”的对象。

  名人仿真

  传言这样变为“现实”

  当你看到这些照片,有那么一瞬间,你可能会认为这就是每个狗仔队摄影师梦寐以求的镜头:

  美国总统布什聚精会神地玩魔方;希尔顿酒店女继承人帕里斯·希尔顿在监狱里洗澡;好莱坞影星汤姆·克鲁斯与妻子凯蒂·赫尔姆斯给出生不久的女儿苏瑞看科学教派的儿童读物;贝克汉姆试用妻子“辣妹”维多利亚的皮带;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坐在马桶上……

  如果说,这些照片不可思议的程度超出了你的想象,那是因为它们确实不是真的。

  这些都是杰克森创意的“名人仿真照”。杰克森新近出版的摄影作品集《绝密》,再一次扩大了恶搞对象的范围:“前英国首相夫人切丽”被灌肠,曾爆出猥亵儿童丑闻的“迈克尔·杰克逊”与一名脸上被口红涂花的孩子玩耍。

  《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布鲁易斯评论说,杰克森擅长把握时机,适时地“把捕风捉影的传言变成现实”,展现在大众眼前。比如,今年6月份,希尔顿酒店女继承人帕里斯·希尔顿因违规驾车入狱,当其他摄影师堵在她所服刑的女子监狱外苦苦守候时,杰克森拍摄了“帕里斯·希尔顿”在狱中生活的照片,当然只是出自她的假想。

  此外,《绝密》里还有一张“凯蒂·赫尔姆斯”生产的照片,“汤姆·克鲁斯”陪伴在一旁。杰克森说,拍摄这张照片的原因是,有传言说科学教信徒克鲁斯要求妻子按教规“安静分娩”,不许发出声音。“这可是个大新闻,”杰克森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每张报纸、每本杂志的头条都会登出这条消息。凯蒂究竟会怎样‘安静分娩’呢?于是我描画出了这一场景。”

  屡遭批评

  恶搞只为廉价笑声

  杰克森的名人恶搞照发表后每每引起强烈反响,让名人和大众或爱或恨。杰克森声称自己是在探索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灰色地带,然而批评家们认为她追求的是“廉价的笑声”,有些照片甚至越过了底线,“一点也不可笑”。

  《绝密》出版后,里面颇具冲击力的图片再次引发了强烈的争议。评论家吉尔在《纽约时报》上撰文抨击说,杰克森的照片“令人愉快却恶毒得可怕”。

  实际上,早在多年前,杰克森就因为拍摄戴安娜王妃的恶搞照片而名声大噪,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1999年,杰克森发表了一张“戴安娜与男友多迪·法耶德”抱着婴儿玩耍的图片,此时距真正的戴安娜王妃因车祸去世已有2年。

  照片登出后,英国王室迅速做出反应。已故王室顾问布莱克爵士把照片斥为“粗俗,没有品位”。王室历史学家维克斯更是对此嗤之以鼻:“照片令人可鄙,只会让人联想到摄影师只是企图吸引公众的注意力。”

  2000年,杰克森又拍摄了一组“戴安娜”做出种种性感动作的照片,被一些报纸斥之为“病态”。许多人指责杰克森是一个“道德品质可疑”的作秀者。

  不过,不管杰克森是否有“企图”,就“吸引公众注意力”这一点,她已经做到了。照片引起的争议反而帮助杰克森取得了商业成功。截至9月,她上一部作品《隐私》已经销售了近5万份。而摄影作品集《绝密》9月问世以来也引起了热烈反响,甚至有制作方打算为杰克森本人制作一档电视节目。

  自我辩解

  只是在做独特探索

  面对类似“低俗”、“作秀”、“哗众取宠”等指责,杰克森辩解说,她本意并不是追求图片的轰动效应。作为艺术家,她只是在做一种独特的探索。“如果人们(看到图片)震惊了,那么他们只是被自己的想法所震惊。”杰克森说。

  她说:“我试图唤醒人们思考有关摄影与名人的话题。我不想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不想展现给观众观点。我希望我的图片发人深省,引发他们自己去思考,我对轰动效应没有兴趣。”

  针对有人指责她的作品“粗鲁无礼”,杰克森回答尖锐。她说,她的作品“无礼”,是因为整个社会存在一种不良的心态,喜好窥探他人的隐私,“当公众越来越粗鲁的时候,我只能比他们更无礼”。

  杰克森认为,公众对名人的窥探是一种心理需求:“我们总是觉得对名人的私生活了解得还不够多。我们需要名人。”

  有人认为,杰克森的恶搞图片侵犯到了公众人物的隐私,比如某张照片显示“英国著名歌手埃尔顿·约翰”正在给背部上蜡脱毛。不过,杰克森并不承认。她说,自己只是在描绘公众自以为是的认知:“人们只愿意相信自己的想象,而不是粗糙的现实,因为现实令人非常失望!”

  杰克森说,她之所以引起争议,是因为公众看待名人的方式存在问题。她希望她的作品能引起人们思考,然而事实令她失望。很多人只是以逗乐的心态看待这些照片。她说:“我希望人们想到其他层面的东西——你为什么会相信这样一张照片,为什么会被它迷惑,认为它有可能是真的?”

  唤起思考

  为何把名人偶像化

  杰克森自己深信,拍摄名人恶搞照片,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探索。而在这条漫长的探索道路上,她曾获得成就感,也遭遇过尴尬时刻。

  早在杰克森就读伦敦皇家艺术学院艺术系时,她就对公众与名人的关系产生了兴趣,并用她那独特的方式来观察公众对戴安娜王妃之死的反应。

  “人们悲恸她(戴安娜)的离去,比自己家人死去还要伤心,”杰克森说,“在我看来,戴安娜就是一件产品,是摄影和媒体意象创作出来的产物。人们以为,他们熟悉戴安娜,因为他们通过意象了解了她。于是我想,如果我找到一个与她相貌相似的人,人们难道真的会在乎她的真假吗?”

  杰克森曾经带着一位酷似戴安娜的摄影模特参加了一个聚会。她描述当时的情景时说:“有个女孩哭了,她说:‘我知道那不是真的戴安娜王妃,但是我就是会这么去想。’人们对名人的假想和对真人的认识之间存在区别。有时候是不是真的名人并不重要,因为意象在起作用。”

  杰克森说,即使是前英国首相布莱尔也接受过“假想的自己”。杰克森曾经拍摄过一部恶搞布莱尔的纪录片,名为《托尼·布莱尔:摇滚明星》,描述“布莱尔”青少年时代在摇滚乐队的日子。杰克森说,片子播出后,布莱尔开始用片子里的说法描述自己,比如他“曾把滚石乐队主唱贾格尔作为个人偶像,曾经用黄油给头发定型”等。

  “布莱尔后来接受了采访,用电影中的经典片段描述自己,”杰克森说,“他说,这就像真实的自己。”

  杰克森从未因为拍摄恶搞照片被起诉过,不过,她说自己也曾遇到一些尴尬的情形。比如,在寻找与名人面貌相似的摄影模特时,她曾两次错把名人本人当成普通人。

  “有一次我在意大利看到尼古拉斯·凯奇,我走上前对他说:‘你和尼古拉斯·凯奇真像。’他一开始粗鲁地把我轰开。后来又走过来向我道歉,我才意识到,这是他本人。”同样的尴尬事还发生在戴安娜王妃的前男友海威特身上。

  接二连三的误会反而让杰克森对自己的观点更坚信不疑。“我试图唤起人们去思考社会的窥探欲,思考为什么我们把名人偶像化,就像我们对待宗教人物一样”。  何柳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