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之后,记者再次探访阿富汗第一所女子音乐学院 仔细倾听,那些女孩在歌唱 林晶 张云龙 |
| ||
| ||
|
“我想去那个新开的音乐学院学吉他和唱歌。”阿富汗姑娘玛丽亚姆央求妈妈,“学校只招收女学生,而且免费……” “《古兰经》上说了,音乐不是女人碰的!”妈妈生气地说,“真主,请您原谅她的罪过吧。” 2006年8月,阿富汗第三大城市马扎里沙里夫(简称马扎)破天荒开设了阿有史以来的第一家女子音乐学院——纳格珊德艺术学院,为当地女性免费提供为期6个月的音乐课程。16岁的玛丽亚姆通过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如愿成为该校18名女学员之一。 一年多后,记者近日再次走访马扎,发现这里有了新的变化。 音乐学院 挑战禁忌 马扎在阿富汗达里语中意为“神圣的陵园”,以拥有伊斯兰教第四代哈里发——阿里之墓闻名,是阿北部最大城市,也是重要交通枢纽和商业、文化中心。 在塔利班武装至今仍活跃的阿富汗南部地区,女子学校经常成为塔利班武装的袭击目标。相比之下,马扎真算得上一座“开放”城市,但当地社会和宗教团体对妇女参与音乐等表演活动仍态度保守。 一年前,玛丽亚姆在纳格珊德艺术学院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自打左邻右舍知道她参加了音乐学院,他们对她和她家人的态度就变了。有时邻居们还当街侮辱她:“看,那个姑娘想做一个舞娘!” 一年过去了,记者再次来到马扎,向几个在路边揽客的出租车司机询问有关音乐学院的近况时,仍得到这样的回答:“女人?学音乐?音乐学院?天哪,没听说。” 其中一位还补充说:“我认为她们还是呆在家里好,因为伊斯兰教义规定女人不能从事表演。” 我们不禁担心起纳格珊德音乐学院的命运:难道这儿的姑娘们又再度与美妙的音符绝缘了吗? “马扎有条乐器街,著名的乐师都在那里,你们去那里看看,说不定有收获,”一个热心的小伙子告诉记者,他还说:“我觉得女性演奏乐器、唱歌没什么问题。如果我的妹妹想学,我不会阻拦她的。” 马扎的商街相当有特色,有“药店一条街”、“地毯一条街”等,分门别类,规划整齐。其中的“乐器一条街”绝对算得上全阿富汗独有,由此能看出当地人对音乐的热爱,也无怪乎挑战禁忌的第一所女子音乐学院选择在马扎开办。 果然,记者在“乐器一条街”的一家乐行里找到了在当地颇负盛名的乐师哈利勒·巴赫塔里,而他正是纳格珊德艺术学院的一名教师。 一年之后 升级换代 巴赫塔里说,纳格珊德艺术学院6个月的音乐培训课程效果不错。学校教师都觉得这是在普通百姓中普及推广艺术的好契机,于是着手准备将纳格珊德艺院“升级”为一个教授声乐和影视表演制作的综合性艺术学校。 他说:“你们来得正好,新学校的硬件设施准备得差不多了,过两天就正式开始招生。” “这次不再有机构赞助,我们找到了新的投资人,音乐学院也改名为‘纳金影视艺术学院’,”巴赫塔里介绍说,“这里同时招收男女学生,但艺术课程不会再是免费的了。” 小小学校 大大舞台 新艺校位于乐器街的拐角,是一个门脸不大的二层小楼。在巴赫塔里的带领下,我们通过狭窄的楼梯上到二楼的教室。 教室门口的招生广告颇为抢眼,一些精彩的影视和音乐表演画面为学员勾勒出美好的艺术前景。 新艺校的校长拉苏尔介绍说,这个即将开学的新艺校由一个私人影视公司投资,总金额为7.5万美元,是阿富汗唯一经政府登记备案的艺术表演类学院。他说,新艺校准备设立3个科系——声乐、影视表演和影视制作。 “可以参观一下吗?”记者问。 “当然,”拉苏尔边走边说道,“学校计划招收50到100名学员,男女生分班,每周各上3天课,每月收取1000阿富汗尼(约20美元)的学费。” 拉苏尔告诉我们,目前已有7个学生正式报名,但都是男生。他说:“阿富汗正在往正确的方向前进,虽然社会还没有抛弃对妇女从事演艺事业的成见,但有了上回(女子音乐学院)的经验,我(对女生的数量)还是有信心的。” 这时,巴赫塔里插嘴说:“上次,我也认为根本不会有女学生来上课,但当看到学生数量一天一天增加,看到女生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我们便有了信心,阿富汗的艺术一定会再度复兴。” 相对于“前身”纳格珊德艺院,新艺校的设备算得上“精良”。记者在声乐教室里看到,既有钢琴、架子鼓、电吉他等西洋乐器,也有“塔布拉”、 “托勒”、“泽巴加利”等阿富汗传统民族乐器。 影视制作教室里,记者发现两个已经报名的男学生正在用于后期制作的电脑前跃跃欲试。 “我看过很多成龙的电影,他是我的偶像,”20岁的艾哈迈德说,“我将来要拍一部那样精彩的动作片。” 拉苏尔带着我们来到后院。我们发现这个门脸毫不起眼的艺校居然拥有一个很大的室内摄影棚。虽然摄像机轨道等设施都是陈旧的二手货,但在这样一个久经战乱的国家,能集合这样“专业”的设备相当不易。 “这儿要搭建一个舞台,以后会举行音乐会,”拉苏尔指着正在搭建的砖台说,“女学员们也将有机会在公众场合展示她们的才艺。” 砖台上支着巨大的蓝色棚布,随风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建成后,这应该是个能给上百人带来欢乐的“艺术帐篷”。 女性艺人 压力重重 拉苏尔对记者说:“艺术表演的目的是传递欢乐。虽然社会压力很大,我们还是会尝试让女学员更多地参与到公开表演中来。” “知道吗,纳格珊德艺术学院的女子音乐课程是成功的,其中有两名学员成了阿里亚娜电视台的签约歌手,现在她们在首都喀布尔!”拉苏尔自豪地说,“对了,玛丽亚姆你们听说过吗?她就是其中之一。” “上一届其他女学生现在都在干什么呢?” 记者问。 拉苏尔沉默了片刻说:“你们知道,由于经济和宗教上的一些原因,她们虽然已经有能力演奏乐器,但可能依然无法在公众场合表演。” “她们的家人或许同意她们学习音乐,但抛头露面去表演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他补充道。 他说:“目前,我们这个学校里的唯一女性是教授影视表演的贾拉尔女士,她本身也是一位演员。” 现年40岁的贾拉尔开朗大方,服饰时尚。她上身着一浅色皮毛长大衣,下身穿着牛仔裤,头上则戴着一条鲜艳的红色头巾。和所有经历过战乱和塔利班政权的阿富汗妇女一样,贾拉尔也有自己的辛酸。 “我的丈夫9年前死于战乱,我有5个孩子,”贾拉尔说,在阿富汗当女艺人需要勇气,各种流言蜚语甚至恶意攻击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但日子也就这么过来了,而我现在也很享受表演带来的乐趣。” 谈起过去的一切,贾拉尔看似云淡风轻,但我们能感受到阿富汗妇女所承受的苦难,更能品味出她们心底永不放弃的希望:“我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阿富汗女性遭受过的一切,了解她们的喜怒哀乐,”贾拉尔说,“这就是我加入纳金艺术学院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