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 闻
 第A03版:焦 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 都 会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人生报道·生生不息
 第A31版:职场方圆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6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7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8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39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40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 · 情感
 第B04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 · 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 · 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天天搜楼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24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楼市资讯
 第B27版:专题
 第B28版:专题
 第B29版:专题
 第B30版:专题
 第B31版:楼市资讯
 第B32版:广告
  
2007年11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广播体操到校园集体舞,身体日益解放,集体时代的强制行为却一成不变
集体时代的校园舞风波

孙冉


  1951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大家都来做广播体操》的文章。自此,广播体操成为一个集体时代的强制行为被迅速贯彻落实。从此,每天上午10点钟,数亿人民,数亿操。大喇叭响彻全国,亿万人民举起双手就是丛林,在同一时刻,做相同动作。

  广播体操一做就是50年,直到新时期,群众对于健康的要求日益多元。2007年6月,教育部开始推广《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试图让孩子们从单调的广播体操中解放出来。

  教育部的推广立即引来了舆论的质疑,在身体日益解放的年代,再搞集体强制让很多有识之士看不下去。之后,教育部又说,推广校园集体舞没有强制的意思,各学校可以自由选择。但是全国各地的局面已经是如火如荼,学校压抑不住改革冲动,各种舞蹈甚嚣尘上,比如吉林的“秧歌”、西藏和甘肃的“锅庄”,不一而足,皆是一片手舞足蹈。

  “没想到男孩子玩得很疯”

  每月都有那么几个早晨,在上海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操场成为了学生们欢笑的海洋——这是学校利用广播操时间,让全校同学一起跳集体舞的情景。

  学校推广集体舞已经有好几年。其方式是:一学期推广一个集体舞,由一位具有舞蹈天赋的音乐老师操刀。在舞蹈中既有街舞风格,也融合了一些传统集体舞的动作,并在舞蹈中刻意安排男女配对。

  副校长徐万冰原以为男生会对舞蹈排斥,却没想到很多男孩子在其中玩得很疯,对街舞舞步更是跳得很带劲。不过小学生们似乎更愿意同性一起跳,看到男女拉手跳舞,就会哄笑着跑开。倒是一二年级的小孩子更加天真烂漫,男女生在一起跳得不亦乐乎。今年6月份教育部推行的校园集体舞的小学版本,就诞生在这所学校里。

  “《好朋友》《阳光校园》《小白船》这三支舞很吻合他们的年龄,是一种类似游戏中的舞蹈,区别于有许多夸张动作的舞台表演类的舞蹈。集体舞强调的是具有节奏感的步伐,不在乎基本功到位,而是一种礼仪和体态。”编舞者,上海特级舞蹈老师杜蕴琪告诉记者。

  如今,学校每天上下午的课间都会放起集体舞的音乐,有的孩子一听音乐就忍不住拉起同伴跳起来了。

  煞费苦心的编舞者们

  “集体舞易导致早恋”,这是今年下半年集体舞推广时遇到的最大的质疑。集体舞被人们当作茶余饭后的笑谈,推广的原意早被忽视,这种反差让这些煞费苦心的编舞者们大跌眼镜。

  杜蕴琪是上海市学生艺术团仲盛舞蹈团团长,她从事儿童舞蹈教学多年。当她接下编创小学版集体舞的任务时,兴奋不已:“教育部终于开始重视我们舞蹈界了。以前编教材都是出版社牵头,这次教育部牵头做的,意义非凡,我感觉我们的学生有盼头了。”但她的兴奋感很快就被专家组不断的否定所打消。

  当杜蕴琪很快创编出第一套版本,望着漂亮的变换队形期待赏识时,亲自来上海视察的领导和专家泼了一盆冷水:“你这个怎么到农村和边远山村去推广,在那边什么简陋场地都有,你这么复杂谁来跳?”

  领导给杜蕴琪提出的要求是,首先要考虑场地问题,不论什么场地都要能拉起来跳,队形变换也不能太复杂。另外,舞蹈要简易到无论谁,一学就能掌握,但又要有时代气息,不能太老套,还要能体现年龄和性别的特点。所以到后来,杜蕴琪感觉,原本非常简单的东西,编起来却那么难。

  最后拍板的这三支(小学版)舞蹈,每个舞都有两个版本,有方块版也有圆圈版,场地适应性强,教材的要求相当宽松。而在男女配对这个问题上,编创工作组更是煞费苦心。当时教育部官员和专家都想到了这个问题——男女生在这种似懂非懂之间或许会有些敏感,所以集体舞中的动作都不能有那种暧昧的感觉,而是具有礼仪性质的,规范操的感觉。表现为男生邀请,女生将手搭在男生手上,双人舞中的搂腰抱腰都没有出现。在此基础上,跳集体舞时让男女没有固定的舞伴,大家随时都在交换。这样同学可以进行广泛的接触,保持正常的交流。 

  第一套集体舞进行试点后,学校中对于此的反馈是:70%的高中生选择“男女生合跳”,60%的初中生选择“男女均可”。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和教师均认为集体舞适合“男女生合跳”的活动形式。

  集体舞背后的舞育之争

  集体舞渗入校园,不是以舞蹈课的形式,而是走了广播体操的老路。尽管如此,也已经令许多舞蹈教学界人士欢欣鼓舞,因为在过去,中国的舞(蹈)(教)育太不被重视。

  “教授集体舞,不是只带去一种形式,而要告诉学生每个舞的背后要表达的东西。每个肢体动作都是有意义的,不是无谓的表达。”中国舞蹈家协会社会舞蹈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孙袁说。

  孙袁认为华尔兹和秧歌这样的舞,音乐风格不太符合初高中生这种对于大量接受新鲜信息、叛逆、自我的年龄特点,也离如今的时代气息有点远。为什么高中生喜欢跳街舞,就是因为它风格多样,张扬个性,而集体舞首先是把你的个性消除。

  另外,他还认为集体舞放到农村是极为不切实际。今年3月份,他随中国舞蹈家协会到陕西延安农村采风。为了响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国家拨款730万元为农村教师量身定做了一套舞蹈教材。农村的家长对此很不同意,尤其是男孩子的家长,“你跳什么舞,有那劲不如干点重活吧”。他们带去的教材是以传统民族舞为主,但令他惊讶的是,这些农村孩子虽然对舞蹈有着极大的乐趣,但跳出的舞基本是以简单的肢干动作为主。

  北京市国际舞蹈艺术学校的校长李炳翰则更是语出惊人:“如今社会都流行跳拉丁舞,应该让学生们在校园里尽情跳伦巴、恰恰、斗牛、桑巴、牛仔这些拉丁舞,既活动量大又无任何场地限制。在农村的田地边都可以跳!”

  不论最终跳什么舞,在舞蹈界人士看来,校园集体舞的推广,让他们感觉到,中国终于像欧洲一样,也要走国民舞蹈教育的路子了。

  中国新闻周刊 (孙冉)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