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 闻
 第A03版:焦 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 都 会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人生报道·生生不息
 第A31版:职场方圆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6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7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8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39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40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 · 情感
 第B04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 · 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 · 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天天搜楼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24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楼市资讯
 第B27版:专题
 第B28版:专题
 第B29版:专题
 第B30版:专题
 第B31版:楼市资讯
 第B32版:广告
    
2007年11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没法求证,没必要求证

燕萍


  “流言蜚语”真不是一个好词。字面的解释是这样的:“流言”指没有根据的话;“蜚语”,义同“流言”,指背后散布的带有污蔑、诽谤性的话。

  既是没有根据的话,为什么要传来传去?职场上偏偏就有这样的人,特别喜欢说张家短、李家长。

  “流言”的传播靠两种人。一是“流言”制造者。这种人心态极不平衡,自己不努力工作,还嫉妒别人晋升比自己快,奖金比自己多。于是千方百计地算计别人:哪个女同事和男上司说话略带点“轻浮”,就说人家想“勾引领导”;和男上司行为略带点“夸张”,就说成“有不正当关系”。

  二是“流言”散布者,这类人可以是说职场的“隐形杀手”,最喜欢将听来的流言加上“佐料”,再四处张扬,原本没有的事情也变成有了,其嘴巴掠过之处,一片狼藉,受害者遍体鳞伤。

  也许因为职业关系,通常这类的流言,传到我们人力资源部,就好像进了回收站——只进不出。因为公司里形形色色的流言传来时,“说话者”都抱着同样一个目的——求证事实。身为人力资源主管的我,这时做任何表态,都会增加流言的杀伤力,到最后会变成“是人事部某某人说的”,那就麻烦大了。

  其实,各种流言传到我们这里,同一件事往往有好几个版本,有时还真无法判断其真伪。所以,更不能去“传”了,这也是我的职业道德和做人准则所要求的。

  我曾经碰到过一件事:某部门一位领导离职时,和我说了很多关于我部门另一同事Sunny的传闻,她说这是临走前对我的“好言相告”。当时,Sunny在我心中的形象,真的是“一落千丈”,我一度讨厌她到极点。不过,平时的Sunny在我看来,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同事呀,难道是“人心隔肚皮”?后来,我反复推敲那位离职领导的话,联想起她们曾在工作上有过冲突,才觉得那些话是有“水分”的。

  我想,她的“忠告”,我没有办法求证,也没有必要求证,既然如此,就当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现在,我和Sunny的感情一直很好,没有因为那无聊的流言失去一个很好的同事。    燕萍 (人力资源)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