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 闻
 第A03版:焦 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 都 会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人生报道·生生不息
 第A31版:职场方圆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6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7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8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39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40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 · 情感
 第B04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 · 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 · 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天天搜楼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24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楼市资讯
 第B27版:专题
 第B28版:专题
 第B29版:专题
 第B30版:专题
 第B31版:楼市资讯
 第B32版:广告
    
2007年11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年人买基金需谨慎
建议坚守三条投资原则
宗学哲


  自去年以来,中国A股市场以及开放式基金的涨幅普遍达到100%以上,因此很多老年人禁不住赚钱的诱惑,纷纷加入到了买股票和基金的行列。

  其实,投资理财的规则是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并且高风险需要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老年人由于受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等方面因素影响,风险承受能力一般偏弱,今年1月末深沪股市大跌时,某地曾有一位老年朋友承受不了快速下跌的压力,在证券公司当场晕倒,幸亏及时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因此,广大老年朋友切莫盲目追求时尚,在选择理财品种时一定要慎之又慎,进行投资理财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不能把“保命钱”投入到风险渠道中。如果老年朋友的积蓄不是太多,只够应付日常养老和医疗之用,这时最好选择储蓄、国债等稳妥的投资渠道。而如果自己的积蓄应付养老绰绰有余,想多给孩子留点资金,并且个人对股市或基金等高风险投资有一定了解,这时也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参与,但投资股票或股票型基金的比例最好不要超过总资产的20%。

  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应谨慎投资。老年人在证券公司受到刺激的现象并不少见。股市可以说瞬息万变,目前开放式基金也紧跟股市涨跌,并且当日涨幅或跌幅丝毫不亚于股市,而炒股或买基金不可能买入后便一路上涨,经历下跌甚至暴跌是很正常的,因此老年人如果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经受不住亏损的打击,很容易出问题。目前银行的理财工作室都提供风险属性测试,其中有“对风险的认识”和“亏损承受能力”等测试项目,老年朋友们可以先自己测试一下,如果自己是保守型或稳健型投资者,则还是采取稳妥的投资方式为好。

  不要让风险投资引发家庭矛盾。老年朋友和年轻人不同,在家庭理财上很少有人实行AA制,一般是善于理财的一方掌握全家的理财资产。而夫妻两人在理财上往往有不同的观念,所以,如果一方擅自将资金投入到高风险渠道中,赚钱还好说,如果亏损的话势必会引发家庭矛盾。因此,如果想涉足高风险渠道,夫妻两人应多沟通,在投资方面达成共识,以免引发家庭矛盾。宗学哲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