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买基金需谨慎 建议坚守三条投资原则 宗学哲 |
自去年以来,中国A股市场以及开放式基金的涨幅普遍达到100%以上,因此很多老年人禁不住赚钱的诱惑,纷纷加入到了买股票和基金的行列。 其实,投资理财的规则是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并且高风险需要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老年人由于受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等方面因素影响,风险承受能力一般偏弱,今年1月末深沪股市大跌时,某地曾有一位老年朋友承受不了快速下跌的压力,在证券公司当场晕倒,幸亏及时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因此,广大老年朋友切莫盲目追求时尚,在选择理财品种时一定要慎之又慎,进行投资理财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不能把“保命钱”投入到风险渠道中。如果老年朋友的积蓄不是太多,只够应付日常养老和医疗之用,这时最好选择储蓄、国债等稳妥的投资渠道。而如果自己的积蓄应付养老绰绰有余,想多给孩子留点资金,并且个人对股市或基金等高风险投资有一定了解,这时也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参与,但投资股票或股票型基金的比例最好不要超过总资产的20%。 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应谨慎投资。老年人在证券公司受到刺激的现象并不少见。股市可以说瞬息万变,目前开放式基金也紧跟股市涨跌,并且当日涨幅或跌幅丝毫不亚于股市,而炒股或买基金不可能买入后便一路上涨,经历下跌甚至暴跌是很正常的,因此老年人如果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经受不住亏损的打击,很容易出问题。目前银行的理财工作室都提供风险属性测试,其中有“对风险的认识”和“亏损承受能力”等测试项目,老年朋友们可以先自己测试一下,如果自己是保守型或稳健型投资者,则还是采取稳妥的投资方式为好。 不要让风险投资引发家庭矛盾。老年朋友和年轻人不同,在家庭理财上很少有人实行AA制,一般是善于理财的一方掌握全家的理财资产。而夫妻两人在理财上往往有不同的观念,所以,如果一方擅自将资金投入到高风险渠道中,赚钱还好说,如果亏损的话势必会引发家庭矛盾。因此,如果想涉足高风险渠道,夫妻两人应多沟通,在投资方面达成共识,以免引发家庭矛盾。宗学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