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专刊
 第A09版:上海人家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特稿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沪市月报
 第B06版:证券·深市月报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创意设计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12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候机楼办证”让人省脚力 “首问负责制”让人省脑力
上海两大机场亲民服务够贴心

金志刚


  以前,没有有效身份证明的外地旅客要想从上海两大机场搭乘国内航班,必须到机场工作区内的上海机场公安分局空防处证件受理窗口申办《乘坐民航飞机临时身份证明》(以下简称“临乘”),路远、费时、费力不说,有时还会因找不到窗口而耽误登机时间。现在好了,从今天开始,旅客不出候机楼就能办证。上海机场推出的一系列跨前一步服务新举措,使得上海这座国际性大都市的“空中大门”正变得越来越亲民。

  就近办证

  乘飞机难免发生身份证丢失、忘带、过期等“紧急情况”,旅客只有申办临乘才能登机。以前外省市户籍的旅客要办证,必须去浦东或虹桥机场工作区内的专门窗口。青岛旅客刘先生说:“机场工作区不仅离候机楼有一段较远的距离,而且工作区内道路复杂,别说外地旅客,就是上海人,要办临乘也常常在工作区内兜圈子。有时跑出一身汗,临乘是办好了,但飞机已经飞走了。”

  据上海机场公安分局介绍,现在浦东、虹桥机场申办临乘的旅客人数不断增加。上海机场公安分局最近修改、完善了临乘办理标准、流程和规范,并决定从今天开始,将两大机场的办理窗口迁至候机楼内,节约旅客办证时间和脚力。

  求助有门

  “临乘办理窗口从机场工作区搬进候机楼,缩短的不仅是一段路途,更缩短了办证双方心与心的距离。”旅客刘先生这样评价这一新举措。事实上,这只是上海机场多项便民措施中的一项。

  一般情况下,普通百姓出入机场的机会并不多,乘飞机也不像乘公交车那样“简单”,常常会遇到需要求助的情况。为此,上海机场集团在国内率先推出了“首问负责制”——旅客在浦东机场或虹桥机场,如果有疑问或需要求助,只要“抓”到一个人,不管他是机场工作人员,还是航空公司服务人员,都必须负责答疑或提供帮助,哪怕不能当场解决,也要负责将旅客引导到能解决问题的部门或服务人员处。这一制度保证了旅客在上海两大机场“求助有门”。

  特别服务

  跨前一步服务,先想一步服务,使上海两大机场服务水准向世界一流机场靠拢。

  在浦东机场,旅客手机没电了,可以在候机楼所有餐饮店免费充电;候机楼公共区域的82个洗手间,都备有免费擦手纸,光这一项,浦东机场每年要增加投入170万元。

  在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爱心通道和温馨通道常年为需要特殊帮助的旅客服务。只要打一个预约电话或到问讯台求助,行动不便的老年、残疾旅客就可以享受轮椅接送等特别服务。

  据了解,今年上海两大机场将接送旅客4900万人次,而2008年至2010年即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举办的3年间,两大机场每年将迎送旅客8400万人次,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亿人次。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空港进出上海,对上海机场既是挑战,也是完善服务的机会。 

  本报记者 金志刚 评论 07120110101

  (相关报道见A2版·综合新闻)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