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市场行将搬迁留下的空缺,普陀区尝试—— 收编“游击队” 扩充“正规军” 郭剑烽、范小锋、蔡仁华 |
今天早晨6时半,来自江苏如皋的张老板设在真北农贸市场的活禽批发摊位开张了。他曾经是活跃于汶水路、真大路一带的无证摊主,如今成了普陀区“收编”的第50个流动小贩。 屡禁不绝 “既填补将来市场搬迁留下的空缺,满足‘马大嫂’们的需求,又给无证设摊者出路,规范他们的经营行为。”普陀区工商、城管、经委和相关街道(镇)循着这样一条思路,从3个月前着手选择区域和路段,对那里的菜场尾巴、马路摊贩改驱赶、轰走为收编、培训、上岗。 汶水路、真大路是普陀、宝山两区交界地,又毗邻嘉定、闸北区,人流、车流熙攘。从2004年起,一批又一批来自如皋、如东、海门、盐城等地的鸡贩聚集于此。从晚上12时到次日凌晨3时是交易高峰期,一辆辆小货车横亘在立交桥桥堍处,最多时每晚的活鸡交易量达七八千只,“赶都赶不走”。桃浦城管支队和工商管理所执法人员对此深感头痛。鸡贩子见执法车来,马上回避,执法人员刚离开,又杀“回马枪”。这种牛皮糖似的拉锯持续了3年。 分类“收编” 因人而异、有堵有疏,分类管理由此开始——首先,把经营小商品如鞋袜、手套、帽子、纽扣针线等相对不影响卫生、市容的非食品摊位划定区域、限定时间设摊。然后,对叶菜类摊位作“归拢”管理,即到有条件的农贸市场“插档”,即使流动,也要在市场范围内,便于统一管理。接着是把水产、猪肉、活禽等最难掌控的摊位“收编”。全区城管、工商、环卫、食品卫生、技术监督、交警部门围绕“一盘棋”,各司其职,对无证小贩扣货扣车,让他们感到这样经营没有安全感,迟早要被取缔,萌生到正规市场“安营扎寨”的想法。同时,真北、曹杨、大渡河路等农贸市场和标准化菜场,为“收编”的畜禽经营户办理工商登记,指导办理当地检疫、运载工具消毒和“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培育壮大 针对一部分摊贩在长期游击中形成的经营习惯和固定客户群,有的市场允许他们在晚上甚至半夜做批发销售生意。对于正规市场里的“缺门”商品,市场则通过收编摊贩帮忙,把游击各处设摊的老乡动员收编。真北、曹杨在农贸市场有30多家摊贩,就是由乡里乡亲的关系“归巢”的。 “我们现在正规经营了,最担心又有无证摊贩冒出来抢生意。”今天上午,真北市场来自如东的周姓老板娘向记者道出了自己的担忧。市场总经理金紫文承诺,桃浦地区的工商、城管、派出所等驻市场人员每天在岗,让她放心,绝不会让无证摊贩占便宜。 本报记者 郭剑烽 通讯员 范小锋 蔡仁华 评论 0712021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