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的往事 小石子 |
小时候那会儿,家里很穷,为了改善全家人的伙食,父亲就常常在农闲的时候,领着我们姐弟仨去村东的河里捞鱼。那时候的生态环境非常好,捞鱼的大河从南至北就隐藏在水田间疯长的柳树丛里。 父亲带着我们仨,拎起鱼筛子和装鱼的水桶就出发了。大河离我们家不远,向东横穿水田地四五分钟的路就到了河边。分开茂密的柳树丛,父亲叮嘱我们别让树叶上的毛毛虫蜇到了脸,就带头先下了河。哥哥提着水桶,父亲沿着河岸的水草,拣一个平坦的地方把鱼筛子放稳,便让姐姐把稳了鱼筛子,自己从河中心迂回至上方几步远的地方,伸开他那蒲扇般的大脚,自上而下地踹过来,每一脚都那么结实,扑通扑通的,踹得地都打颤,河水也迅速浑浊起来,踹到鱼筛子前面时,迅速弯下腰,用双手抓紧了藤条,快而稳抬了起来。这个时候,每个人的眼睛都盯牢了那鱼筛子,仿佛捞的不是鱼,而是在淘金子似的。而我是最着急的,因为我小,父亲只让我在河岸边浅水的地方站着,捞到我这侧河岸的时候还好,到了对岸我就不能第一时间掌握军情了。那个时刻,只要鱼筛子一端出水面,我就会蹦着脚地狂喊:“有大的没,快,有没有?”哥哥姐姐在没什么惊喜时,总是会及时地回答我,“没有,一帮小的。”可是到了真捞到大个儿的时候,他们自己的眼睛都快掉到鱼网里了,哪有时间理我,只是和父亲三个人迅速就近上了岸,蹲下去慢慢地抚摸大鱼,让它平稳了,再缓缓放到水桶里,就像摸我家的那只大猫咪一样,生怕它蹦出去。 那个时候的大河都是自然形成的,柳毛子把河两岸的土护得结结实实,柳树的根子向下扎进了土里,杂乱的根须钻透薄的土层,向下伸进水里形成了很好的天然鱼洞,加上水草丰盛,鱼多得不得了,每一次去捞鱼,用不了多久,就会满载而归。 母亲用水把它们洗了个干净,就把所有的鱼放在一起,不用什么作料,园子里挖两棵大蒜,揪几根葱叶,切碎了和着鱼在锅底那少得可怜的几个油星上扒拉两下,然后再倒进自家产的大酱,扣上锅盖,不消一分钟,那香气就窜满了整个屋子,连左右的邻居也都会闻到呢。 前年回老家时突发奇想,要去捞鱼,想找寻儿时的这种乐趣,到了河边却发现柳树丛早已不在了,河两岸的水田地也被雨水冲塌了不少。试探性的踹上几脚,端上来的鱼筛子里空空如也,反而有时会踹上来一双破鞋或几块破布,渐渐地没了兴致。叹口气,站在水里向远处望去,山脚下的树丛也已经退上山腰了,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玉米地。 唏嘘着回到家,妻子看我有些不开心,以为我想吃鱼,就去买了一条两斤多重的鲤鱼烧好上桌,我坐在饭桌子上,却怎么也吃不出童年的鱼味儿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