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 广 告
 第A25版:法治视窗
 第A26版:广 告
 第A27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读者之声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 · 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 · 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2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专题
 第B16版:专题
 第B17版:专题
 第B18版:专题
 第B19版:专题
 第B20版:专题
 第B21版:专题
 第B22版:楼市资讯
 第B23版:专题
 第B24版:上海地产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7版:楼市资讯
 第B28版:专题
 第B29版:求职
 第B30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31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32版:求职· 培训动态
  
2007年12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拆旧应须多留神

沈坚


  新民晚报日前报道,南汇周浦镇进行旧城改造时,因200年老宅内房梁尚存不少精美的木刻雕花饰纹,有当地居民呼吁,希望有关部门派人前往考察,以确定其历史文化价值,否则一拆了之,太可惜了。

  这表明,周浦的居民有着很强的文物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值得钦佩,同时也再次提醒世人,城市改造拆旧过程中遭遇的此类案例,究应如何正确处理。祛旧布新,改善居住环境,是不能以破坏历史文化传统和遗存为代价的,如今我们千万不可再干那种连孩子带洗澡水一起泼掉的蠢事了。

  即使房屋不属登记在册的文物点,或者没有整体保留价值而必须依照计划拆除,也不可草率从事,何妨细察再三。只要还留有富于历史文化价值的少许遗物或建筑构件,仍可考虑采取一定的补救与保护措施。笔者在国内外都曾见到过一些颇具创意的做法,可供我们有关部门参考。

  澳大利亚悉尼的皇家植物园近旁,就辟有一块坡形绿地,露天散放着数十件拆下的19世纪及20世纪初的老建筑砖石质构件(当然是具有艺术价值的),像门楣、窗台、断裂的立柱、墙上的雕饰、阳台的扶栏等。绿地、白石,衬着周边的挺拔乔木、园圃花卉和远处的现代都市建筑群,显得十分悦目、得体。这样的“废物利用”创意,国内也有。福建泉州的闽南建筑博物馆,更是利用原先的洪氏大宗祠庭院,悉心收集、陈列了大量精美的闽南民居建筑木石构件,其品种、数量都很多,举凡柱、础、门、窗、墙、屋顶的各式构件饰物,应有尽有,已形成一定规模。人们透过这些构件,仍可一窥民间建筑艺术的风采。

  面对不得已的拆旧,与其尽数毁损,不如作些有选择的保护和利用。上海有自己的建筑文化传统,如能专辟一处,类似城市规划展示中心,搜罗所得的一墙一柱,一石一瓦,像日本名古屋的“明治村”那样,形成博物馆或纪念地,乃至专题公园,不使有价值的历史遗存流失,岂不功在文化,利在民族?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