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买手机时,销售商发错了SIM卡。从此他每月收到欠费账单,连续4年已累积5000多元,他—— 代人背债上了信用“黑名单” 钱绿明 |
|
4年来,每个月都收到联通的手机账单,名字虽然是自己的,手机号码却是他人的。欠款数目滚雪球般越来越大,还上了信用“黑名单”。日前,李先生赶到本报接待室求助,希望还他“清白”。 手机号码张冠李戴 读者李先生告诉记者,2003年4月,他在协亨彭浦店买了一款联通CDMA手机,得到133××××6938的号码。当时签的是为期2年、每月39.6元的套餐合同。一个月后,联通寄来了账单,费用100多元。李先生发现账单金额与实际使用的情况有出入,便仔细研究起来。 原来,李先生签约的手机号码是133××××6938,而实际使用的是133××××0938,账单上的费用是133××××6938所产生,与他用的号码相差一个数字。他去联通公司要求更改这个差错,可接待人员认为号码“张冠李戴”的责任在销售方,让他与协亨交涉。协亨表示,虽然是营业员工作失误,但无法解决。就这样,李先生在联通与协亨之间来回跑,谁也不肯接这个“烫山芋”。 欠款数目越滚越大 问题没有解决,联通每月的账单却照寄不误,欠款数渐由数百元攀升至数千元。2年多过去,除了家里积了一厚叠账单,倒也没遇到什么麻烦。然而去年夏天,联通的法律顾问找上门来“讨债”。李先生把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解释了一遍,法律顾问听后走了。之后,联通虽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但每月账单还是如期而至。 无故背上信用黑锅 直到去年年底,李先生才发现自己遇到了大麻烦。他是一家单位的司机,准备买一份意外保险。不料保险公司说,由于他的信用记录比较差,不能买。原来他已上了信用“黑名单”。李先生知道,一旦上了“黑名单”,以后调换单位、买房贷款等很多事都会遇到麻烦。他拆开最新一期今年11月份的账单,发现欠款已达5163.28元。 接到反映,记者与联通公司上海分公司取得联系。让记者颇感意外的是,客服部工作人员查了有关资料后说,他们没有李先生的投诉资料。工作人员表示,将尽快与客户联系,争取妥善处理。 李先生无故陷入“是非圈”,惹来无尽烦恼。多年来,他没有提出任何补偿要求,只想讨个说法,还个清白,然而这起码的要求都无法得到满足。看来联通与消费者的沟通渠道有点问题。好在联通公司现已正式受理这起投诉,希望这件并不复杂的事能早日解决。 本报记者 钱绿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