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上海宝贵文化遗产,外滩老建筑声像资料上午入库—— 当年,外白渡桥曾“双桥并存” 晏秋秋 |
中国银行大楼里,“藏”着宋子文的办公室;浦江饭店南面民居外墙上,保留着当年礼查饭店的八角形马钉;外白渡桥重建时,曾“木桥”“铁桥”双桥并存…… 今天上午,外滩27处保护建筑的声像资料,在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制作完毕,正式“入库”。从“外滩3号”到“和平饭店”,从“海关大楼”到“友邦大厦”,举世闻名的“万国建筑博览会”,终于以另一种方式留存下来。 27座“历史博物馆” 从外滩的中山东一路1号亚细亚大楼起,到黄浦路15号浦江饭店止,全长1.3公里的沿江建筑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共有27处,合起来统称“上海外滩建筑群”。 100多年来,外滩这27处堪称“历史博物馆”的建筑,经历风风雨雨,诸多细节已渐渐湮没。仅存的建筑档案,是解放前工部局留下的各类文件和图纸。挥挥手,却难说再见。从去年开始,城建档案馆对这27处建筑的外立面和内装饰逐一摄影、录像,取得了大量第一手宝贵资料。这项工作,不仅记录了这些历史建筑的现状,更在还原历史、再现历史的过程中,记取了外滩保护建筑群的诸多变化。城建档案馆书记左志说:“我们记录历史,也要对得起历史。” 电脑重现老办公室 在中国银行大楼,拍摄者发现了一间办公室。虽然堆放着杂物,但整个房间格局大方,气派不凡。一打听,这是以前宋子文在上海的办公室。老式的温度计,连通各个房间的传呼器,古典的浴缸,精致的水龙头……这间办公室的种种细节,被一一拍摄记录。上海的建筑历史中,又多了一份珍贵的资料。 令人愕然的是,当拍摄者第二次来到这里时,房间已被重新装修。宋子文的办公室,已看不出原来的模样。“还好,我们把它拍下来了,可以在电脑上重现”。 从外貌看,外滩27处保护建筑基本没变。但拍摄者们的遗憾还是溢于言表:“庙还是这座庙,和尚早已不是那些和尚了。”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一座如今已被挪作商业用途的老建筑,“内部结构变化太大了,连楼梯都全部改掉了……” 老照片说当年事 在浦江饭店(原礼查饭店)南面,有一排不起眼的居民住宅楼。细心的拍摄者发现,这其实是礼查饭店1906年重建时的一期工程,至今外墙上还留有固定房梁和用来加强砖墙与木结构联系的八角形马钉。这在外滩其他建筑中未曾见过,可以看出原来曾是木结构建筑。 在对现存外滩资料拍摄时,档案馆发现盘古银行大楼(原大北电报公司)两边的顶与老照片不同。比对1917年盘古银行大楼的图纸,发现这幢大楼曾失火改建。 而1908年在礼查饭店楼顶拍摄的一张外滩照片,更加珍贵。当时外白渡桥正在重建,照片中可以看到除了在建的铁桥外,江上还有一座木桥。证明外白渡桥重建时,是木桥与铁桥“两桥并存”,推翻了一些资料中认为“木桥拆除后再建铁桥”的观点。 首席记者 晏秋秋 评论 0712051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