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31版:读者之声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 · 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 · 我家厨房
 第B04版:求职 · 培训·招聘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2版:广告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汽车 · 汽车资讯
 第B16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上海地产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上海地产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8版:上海地产
 第B32版:上海地产
 第B34版:专题
 第B35版:上海地产
 第B36版:专题
 第B37版:楼市资讯
 第B38版:上海地产
 第B39版:广告
 第B40版:广告
 第B41版:上海地产
 第B42版:上海地产
 第B43版:上海地产
 第B44版:上海地产
 第B45版:上海地产
 第B46版:上海地产
 第B47版:广告
 第B48版:广告
  
2007年12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2007车市10大热门词

李永钧


  ■ 降价

  年初,一句如同魔咒的预言为2007车市作了开场白:“今年国产车价格不是降不降的问题,而是降多少的问题。”于是, 一轮又一轮的降价大潮席卷车市。然而,现在的消费者已经不再简单地为某款车降价而狂喜,心态已经平稳了很多。

  ■ 油价

  2007年,油价的走向牵动着人们的神经。事实上,不久前部分地区的“油荒”让更多消费者对能源危机的感受更加真实。油价一再上涨,已经造成汽车使用成本急剧上升,制约了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的购车欲望。更多消费者正从以前的注重车型、车价转而更加注重用车的经济性。

  ■ 自主

  今年自主品牌已不再是草根企业的专利。当广州本田7月成为合资企业中第一个宣布推出自主品牌的“出头鸟”后,几乎国内所有的汽车合资公司都在以高姿态迎合“自主”这个概念,为自主品牌发展开创一个新的模式。

  ■ 碰撞

  今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国外NCAP碰撞测试中屡遭失利。碰撞,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海外的一道坎。

  国内有许多声音在叫屈,“碰撞”缘何总与中国车过不去?但我们是否也该反思自己——为什么在海外屡屡受挫?为什么对方能在安全性上大做文章?

  ■ 模仿

  2007年国内车企一再被国际厂商指责抄袭,似乎自主汽车品牌是伴随着知识产权纠纷成长起来的,难道自主汽车品牌就逃不出“模仿”这个怪圈?加入了世界贸易大家庭,每个人都要恪守游戏规则。中国汽车企业的模仿之路还能走多远? 

  ■ 上市

  今年来,关于车企“整体上市”的消息不绝于耳,广汽、长安集团全面启动,上汽、海马、吉利等上市公司已经通过在股市融资来支持技术升级与产品开发。资本市场成为各大厂商扩张募集资金的最直接途径。

  ■ 车展

  今年各地车展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不仅一线城市和二线省会城市举办车展,一些中小城市也加入到车展经济的热流中,各地打着车展旗号组织活动的一年少说也有几十场。我们的车展究竟缺失了什么,车展作为一种新兴的会展经济到底能走多远?

  ■ 召回

  2007年共计召回缺陷汽车23次、58万余辆,涉及18个企业的25种车型。召回实施3年来,国内已累计召回缺陷汽车130万余辆,涉及45家国内外企业的107种车型,召回次数达103次。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虽然召回总量上还是超过了去年,但频次比去年低。当召回已经成家常便饭,正说明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双向成熟。

  ■ 差异化

  汽车产品“同质化”问题日趋凸显。无差异的产品只能最终导致无休止的价格竞争。汽车企业要摆脱困境就必须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凭借自身的品牌价值或者特色以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和更大的销量。

  ■ 新能源

  2007本土企业在新能源车上频频发力,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以期在未来的新能源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但目前国内新能源主要是市场优势,而不是技术优势。在新能源争夺战中,中国企业不仅要应付跨国公司的挑战,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能源压力。由于环境污染和能源紧张,国家在制定政策时,不得不提高技术门槛;实力的差距和政策的约束,让中国汽车的新能源之路充满荆棘。          李永钧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