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31版:读者之声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 · 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 · 我家厨房
 第B04版:求职 · 培训·招聘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2版:广告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汽车 · 汽车资讯
 第B16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上海地产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上海地产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8版:上海地产
 第B32版:上海地产
 第B34版:专题
 第B35版:上海地产
 第B36版:专题
 第B37版:楼市资讯
 第B38版:上海地产
 第B39版:广告
 第B40版:广告
 第B41版:上海地产
 第B42版:上海地产
 第B43版:上海地产
 第B44版:上海地产
 第B45版:上海地产
 第B46版:上海地产
 第B47版:广告
 第B48版:广告
    
2007年12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比我大两岁的前辈

曹志林


  □ 曹志林

  吴淞笙国手在澳大利亚病逝的消息,我是从棋友给我手机发的短信中得知的。当时我读到这条不幸的短信时,因震惊连手机也掉在地上了。

  我比淞笙只小两岁,但围棋的辈分却差了整整一辈。记得第一次见到吴淞笙,是在我刚成为专业棋手的1964年。当时,日本围棋代表团到中国访问比赛,在上海第二场比赛我和华以刚、邱鑫都要上场。赛前半小时,已经是国家队主力的吴淞笙兴冲冲到赛场问邱鑫:“哪位是曹志林,我还不认识他呢。”邱鑫指了指我,吴淞笙便走过来,一点没有高手架子:“你今天的对手是木谷礼子,别看她是个女棋手,实力很强,你得留神点。”

  我早就听说吴淞笙的外号叫“老猫”,当时的第一感只见他粗眉大眼,又是圆脸盘,觉得真有点像“老猫”。他当时爽朗笑声和平易近人的态度,现在仍历历在目。

  淞笙对年轻棋手总是真诚帮助,从不保留。记得1967年在郑州举行的七省市围棋邀请赛,小组预赛最后一轮我和淞笙对弈,而且这盘棋我俩谁胜谁晋级。早上一起吃早饭时有人问我:今天对谁下。我很没有信心答道:“对吴淞笙,我哪是他的对手。”淞笙听了马上开导我说:“一个棋手无论对手多强,绝对不能失去信心,否则棋就下不好。”

  有了他这句话,我这盘棋与淞笙拼得很凶,居然还有不少胜机,但最后还是因实力不足败下阵来。下完棋后,吴淞笙还把我叫到房间里,帮我复盘一个多小时,最后说道:“你看你有了信心,这盘棋就下得不错,差一点就把我赢了。”

  这段经历使我受益匪浅,从此我的棋是越下越自信了。

  淞笙为人率直真诚,而且是一诺千金。记得有一次一位棋友约淞笙到另外一位棋友家里下棋看书。当天风雨交加,气温又很低。我们都劝淞笙别去了,但淞笙却正色道:“和朋友约好了,岂能失信于人。”

  当时,淞笙竟撑着伞在雨中三个多小时等着那位棋友来。事后才知道那位棋友以为风雨那么大,淞笙肯定是不会来,故此失约。想不到淞笙对此一点也没有怨恨,反而心态极好说道:“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可负天下人。”

  淞笙的业余爱好是练气功和太极拳。由于他特别轻信别人的话,所以在一帮练气功的朋友吹捧下,淞笙有一度真觉得自己的太极气功得了“真传”。有一次国家围棋队和国家举重队联欢,围棋队有人开玩笑说,淞笙的气功推手了得,没有几个能近得了身。举重队有个姓钱的队员不服,提出要与淞笙交交手。吴淞笙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他满以为自己的推手真有神功,却不料被举重队员使劲一推,自己跌出好几米远。淞笙再度上手,更被举重大力士推得站不稳脚跟而跌得更远。事后,这件事一度成为围棋队的一则笑话。对此,吴淞笙仍“阿Q式”地说道:“幸亏我功夫不浅,否则举重队的几百公斤的推力,谁能受得了。”

  淞笙准备从韩国回来前,曾回上海请几位棋手聚会,当时我也在座。席间淞笙动情地说:“以前有人讲月是家乡的圆,酒是家乡的香,自己一点都没体会。但现在在异国他乡久了,每次回上海都能切身体会到这两句话的深意。所以我决心已下,一定要叶落归根。”当时的淞笙眼睛里含着泪花,让人不得不为之动容。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在世时似乎叱咤风云,但去世后却没有几件事可以值得回忆的。还有一种人在世时似乎平平常常,并没有太惊天动地的事,但过世后却像浓浓的茶水,给人以久久的回味。吴淞笙九段就属于后一种人。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