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 广 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 广 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法治视窗
 第A26版:上海地产
 第A27版: 广 告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上海人家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 · 行家点拨
 第B03版:生活之友 ·居家有道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 · 吃遍中国
 第B12版:好吃 · 优游食林
 第B13版:好吃 · 上海味道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上海地产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广告
 第B27版:上海地产
 第B28版:上海地产
 第B32版:上海地产
 第B33版:上海地产
 第B34版:上海地产
 第B35版:上海地产
 第B36版:上海地产
 第B37版:广告
 第B38版:广告
 第B39版:广告
 第B40版:广告
 第B42版:广告
 第B43版:广告
 第B44版:广告
 第B45版:上海地产
 第B46版:上海地产
 第B47版:上海地产
 第B48版:上海地产
 第B49版:上海地产
 第B50版:上海地产
 第B51版:上海地产
 第B52版:上海地产
 第B53版:上海地产
 第B54版:上海地产
 第B55版:上海地产
 第B56版:上海地产
 第B57版:上海地产
 第B58版:广告
 第B59版:上海地产
 第B60版:上海地产
 第B61版:上海地产
 第B62版:广告
 第B63版:上海地产
 第B64版:上海地产
 第B65版:上海地产
 第B66版:上海地产
 第B67版:上海地产
 第B68版:楼市资讯
 第B69版:上海地产
 第B70版:上海地产
 第B71版:上海地产
 第B72版:上海地产
 第B73版:上海地产
 第B74版:上海地产
 第B75版:上海地产
 第B76版:楼市资讯
 第B77版:上海地产
 第B78版: 广 告
 第B79版:广告
 第B80版:广告
  
2007年12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并之伤 转手之痛 磨剑之忧
——上海足坛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留下的话题
关尹

  ■ 申花主帅吴金贵起起落落为哪般?
  ■ 群英主帅申思好景不长一怒辞职
  ■ 东亚主帅徐根宝将迎接新考验
  ■ 合并之初的新申花貌合神离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 记者周国强 摄

  过去的一个赛季,对于上海足球来说,夹杂着太多的酸甜苦辣。回头再做一番深层次的总结,其实申花、群英、东亚3支球队代表的正是3种不同的模式:强强联合、转手甩卖、自主培养。走过一年,他们各自留给人们怎样的经验与教训?

  申花 否认之否认

  2007年2月,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在上海足坛乃至中国足坛上留下足够深刻的痕迹。一起不可思议的合并,竟然在短短二三周时间内急速完成。即便2月8日,吴冀南在康桥基地的会议室里极其正式而严肃地将它公之于众,很多人依然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

  1+1=?从那时起,这样一道最简单的数学题,在足球场上的答案却变得扑朔迷离。解完这道题,申花人用了整整9个月的时间,得到的却是最坏的结果——1+1<1。回顾这一年,康桥基地和源深体育场的上空,难得有云开雾散之时,所聚集的只有叫骂和质疑。铁杆球迷的大面积反戈,让新申花成为孤独寂寞的舞者;核心球员的接连下放和冷冻,让新申花面临内外交困的窘迫;主帅的懦弱,外援的无能,再加上屡屡阴沟翻船,申花离冠军越来越远……

  教训总是能让人有所改变。重新起用本土主帅吴金贵,主场搬回“老家”虹口,想方设法“讨好”球迷,竭尽全力挽留“威峰组合”,全面挂牌老联城球员——申花近来的这一系列动作的确令人期待,但这无疑也是给过去打了一记耳光。一套阵容能管好本就不易,何况两支球队糅在一起?事实证明,在树起“中国足坛第一大合并”的大旗后,新申花高层缺乏必要的冷静,缺乏对困难的估计,也缺乏足够的经验和驾驭能力,所以尽管开上了一辆豪华跑车,却走了好一段弯路,导致无人喝彩。

  批判过去,是为了警醒未来。新申花留给后来者的教训是:别老想着改变,稳定和延续才是最重要的。

  群英 谁能挽救它

  在上海足坛,群英俱乐部好比一根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群英也曾无比风光过。年初得到“七斗星”近500万元的赞助,拥有申思、祁宏、彭伟国、江津等“七颗星”的教练组,群英一度让人满怀期待。但好景仅仅只持续了60来天,球队连续不胜让主帅申思在5月一怒辞职,祁宏、姜峰纷纷步其后尘,豪华团队瞬间土崩瓦解。浮华过后,留下的只是满地鸡毛。

  这一年,群英总是在能够赢球的时候窝囊地输掉比赛,却又在人们对它彻底死心的时候取得胜利。赛季初喊出“保八争六”口号的他们,居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排名垫底。要不是王珀手下的呼和浩特队中途退出,今年唯一的降级名额说不定就属于群英。

  即便到现在,群英依然是前途未卜。如今的昆明海埂集训基地里,群英队只剩下不到10人,连一个教练都没有。中国足协甚至取消了他们全队集体参加体测的资格——因为只有4人报名!

  如果有一天,当“群英”这个名字消失,没有人会感到丝毫意外。究其根源,这家俱乐部缺乏稳定的投资者和足够的耐心。从朱骏甩卖九城外壳开始,3年间它3次转手,而且2008年还很有可能延续。如此频繁“买卖”必将大伤元气,谁能挽救它?

  东亚 迎接新考验

  2007年并非全写满了悲观,至少有徐根宝这个名字,让喜欢足球的人开始愿意等待。

  11月底,他手下那批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小伙子,在一个本该属于成人的世界里,一举捧得乙级联赛冠军奖杯。“07挂帅旗、08剑出鞘、09勇夺冠”——63岁的徐根宝,正在用行动慢慢实践着自己的诺言,也用一种近乎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着所有人。

  只不过,这支“中国曼联”收获了太多的掌声与鲜花,使得很少有人去思考,“硬币”的另一面其实也有很大的隐忧。正如根宝的高徒谢晖在前不久的一次电视聊天节目中所公开提到的那样,“我对师父很崇拜,但说实话,如果说中国足球需要靠这样一种类似圈养的方式才能振兴,我觉得是一种悲哀。”

  何况,未来的2008年对东亚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在乙级联赛中他们用冠军证明了自己,但这毕竟是最低级别的联赛,他们能否承受得住中甲各球队外援前锋的冲击,是个很大的疑问。

  本报特约记者 关尹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