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新奇,也别忘了“复古” 曹 雄 |
我做婚庆公司五年了,可以说大大小小不同档次的婚礼都办过了,从以前的“吃荤”到现在“观摩”,从来宾心理的变化体现着婚礼变化的巨大。当然,这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关,但更与人们追求婚典品质的心理有关。 如今,“创意”是办婚典最吃香的东西,不管是有钱人,还是老百姓,每个人都要与众不同,毕竟一辈子就这一次嘛,所以我们婚庆公司就要在这个上面挖空心思。我碰到过不少一掷千金的客户,第一句话就是“不管花多少代价,一定要把我的婚礼办到最好!”我记得曾经有一次,为了某位商界精英的婚礼,我们公司所有职员整整花了三天三夜布置现场,除了奢华的鲜花布置、巨幅婚纱照海报,还要“包装”对方公司的大楼,这是多大的工程啊! 我印象比较深的还有,有一对新人提出要“骑马入场”,新郎骑白马,新娘骑黑马。在上海要弄两匹马可绝不是简单的事情!我可真是伤透了脑筋,最后总算在共青森林公园借到了两匹,当然运输还大费了一番周折。不过效果好得出奇,当那对新人穿着定制的骑马装入场,全场都轰动了,热烈地鼓掌,那一刻,我也很激动。 由于我本身是滑稽演员的关系,所以我的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明星优势。从客户的需求来看,现在请明星是一大热点。除了有面子,够喜庆之外,不少人其实请明星还有很多更深层次的考虑,比如趁着婚礼答谢客户——让他们有机会和明星合影之类的;在敬酒时,不让没有轮到的客人受冷落,可以一边看表演一边等新人,凡此种种,也体现了主人的细心周到。 当然,并不是非得“砸”钱才能办好婚礼。我常常说一句话,中国最多的总归是老百姓,所以我们还是会把更多的心思花在怎么用最实惠的价格来办一场最有趣的婚礼。这就要从情感诉求出发,比如我们设计过这么一个环节,通常点蜡烛都是新人直接点,可有一次我们让新人双方的父母先点燃蜡烛,再把蜡烛传递给一对新人,两位母亲在传蜡烛的时候非常激动,当时就流泪了,事后告诉我说在那一瞬间感觉到了那种传递到下一代的神圣感。 一般我们婚庆公司和新人的接触会有三到四次,倾听他们的想法,这是必须的。而且我们觉得有一种“复古”的需求,那就是——从前人们找婚庆公司是为了省事,可是他们也由此失去了参与婚礼准备的乐趣,其实可以抽空参与喜糖包装等等。 最后我想说的一点,是现在的年轻人在婚礼安排上还是很听父母话的,这大概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其实这也是情理之中的,婚礼不仅是新人的盛宴,对父母来说更是结束多年辛苦抚养的“仪式”,高兴、欣慰。但也有失落、担忧,真正是百感交集,所以晚辈在婚礼操作上理应“再听一次大人的话”。 (庄亚琼 整理) 明日请看一个父亲眼中的儿子的婚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