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加女儿,就是一曲交响乐 公子羽 杨帆 |
| ||
| ||
|
他是2008北京奥运会音乐创作人之一。 他走上音乐创作这条路,只是因为一条门缝。 当年在中央音乐学院,郭文景和谭盾、叶小钢、瞿晓松,并称四大才子。而他全部的学校教育加起来也就是小学3年加大学5年,中间几乎全是自学。大学毕业之前,他违反了大学校规与女友结婚,被学校劝退,离开了北京。 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的作品不断获得成功。 十年之后,郭文景完成了他原本想作为毕业作品的歌剧《狂人日记》。歌剧由欧洲最优秀的歌剧演员用中文演唱。 《狂人日记》在荷兰首演震动了欧洲,此后为全世界八个不同国家的演出制作版本。 欧洲音乐评论对郭文景的评价是“完全不理会西方对中国文化的期待,依据自己的内心情感来创作的作曲家。” 《纽约时报》甚至称他是“惟一未曾在海外长期居住,却建立了国际声望的中国作曲家。” 在所有这些辉煌的后面,他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一提起家庭,提起女儿,他的眼神就立刻充满了温柔……
1 影响了女儿人生选择 作为一个作曲家,郭文景作的曲实在太难了,乃至一页之内六小节换五种节奏,难怪有人说他作的曲“可以做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的考试范本”。还有人说“写这种曲子的人根本就是憎恨指挥家”。不过,再怎么评价倒是都不妨碍这些年来郭文景的作品不断获得成功,他的歌剧也不停地在世界各地上演,爱丁堡音乐节、巴黎秋季艺术节、荷兰艺术节、纽约林肯中心艺术节,还有伦敦阿尔梅达歌剧院、法兰克福歌剧院、鲁昂歌剧院等。不少人看过《阳光灿烂的日子》,但知道这电影是郭文景谱曲的却不太多。而辉煌的后面,一提起家庭,提起女儿,他的眼神就立刻充满了温柔…… 过去的一年,让郭文景欣慰的是自己完成了两件大事儿,一件是完成了歌剧《李白》,一件是女儿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前一桩是这个老爸把国内外的音乐界震了一把,后一桩是女儿把他这个老爸给震了一把。女儿是属于90年代的人,喜欢听朋克,玩滑板,还出演过一部同学拍的网络电影……当年女儿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曾经站在百盛的滚梯上对妈妈说过一句话: “我肯定不考音乐学院!还不如杀了我呢!如果我考音乐学院,世界上一定会少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多一个平庸的作曲家!”那时候她的梦想还是要坚定地当个伟大的科学家呢。没想到,初二时,女儿就被郭文景影响了,郭文景倒是没说什么长篇大论,仅仅轻轻地告诉她:“如果一个女孩子为一个男孩子写一部作品,他一定会特乐意接受的。” 陪女儿冲刺高考,直到女儿接到录取通知书,郭文景把这个过程说成是自己完成了人生的一个重大使命。对郭文景来说,陪着女儿去高考的那两天,顶着太阳给女儿买粥喝的过程都特别让他幸福。考场离家特别远,他就和女儿租了一座酒店式的公寓,有两个卧室,还有客厅、书房。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那个大冰箱,高考这两天把郭文景忙活够呛。结果,两天以后考完了,郭文景才觉得自己的脑子出了问题。因为,他买的水果几乎都要把冰箱给撑爆了。后来,他只好把这些水果拿回了家,和女儿吃了两个星期都没吃完……掐指算来,父亲和女儿,一个是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一个是2007年考入,前后跨度整整30年。在当年作曲系的“77级”中,郭文景和谭盾、叶小钢、瞿晓松,并称作曲系的四大才子,郭文景是其中最散漫最叛逆,唯一没有评上过“三好”的一个。时光荏苒,郭文景却有了一个让自己都吃了一惊的愿望,希望女儿能在学校面面俱到,拿“三好”。 2 是女儿的好哥们 作曲家有激情的一面,就像快板乐章,郭文景和女儿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足球。最有意思的是两个人一起看电视,电视里的郑钧正在舞台上卖力地唱着《私奔》,台下是无数跟着节奏挥动的荧光棒。女儿按捺不住激情,提高嗓门也跟着一起唱,郭文景则在旁边做眉头紧锁状,分析着曲调的和声,一曲终了,他跟着叹了口气:“这些东西都太简单了,什么都太简单了,我觉得没有意思。”女儿也不示弱,揶揄着老爸:“您好歹还跟崔健是哥们儿,怎么能说这种话。不过我觉得你认识崔健还不如认识郑钧呢,崔健不行。” 女儿谈恋爱了,在他这个老爸眼里却根本不必大呼小叫,因为他知道,她只是在“过家家”。女儿拥有很多CD,甚至有时候直接找他这个老爸的海外朋友联系,写好单子买,当然,最后还得郭文景买单。每次女儿出去玩儿,郭文景一边写东西,一边也只是叮嘱一句:“别抽烟喝酒啊……” 3 家庭就像一曲交响乐 “文革”后期,能听的只有样板戏。郭文景就是在一条门缝外听了肖斯塔科维奇,突然有一种“被电击中的感觉”。那年,他18岁,于是立志从小提琴手转行当个作曲家。1982年,郭文景创作的作品《川崖悬葬》在美国演出引起轰动。离大学毕业还有3个月,他违反了大学校规与女友结婚,被学校劝退,离开了北京。他说当时并不是着急结婚,只不过是想给女朋友一个关于爱情的承诺,这个承诺就一直信守着,直到现在。女儿的名字就是他们两个人名字的结合。后来,被称为“狂人”的郭文景,这位我行我素的作曲家,这位当年因为违纪肄业的学生,回到了中央音乐学院做了作曲系的主任,很多熟悉郭文景的人都对他的举动感到惊讶。郭文景自己解释说是母亲的说法打动了他,母亲说那能让他成熟一点,于是他同意出任…… 很多时候,要想最真实地认识一个人,千万不要看他的辉煌,不如看他的家庭。郭文景一边说着话,一边喷云吐雾,似乎印证着,要认识他,必须得把这些萦绕在面前的迷雾赶走才行。说起亲情,他说今年一定要把重庆的母亲接过来,感受一下奥运城市的干净、美丽、有秩序。说起爱情,他回忆起自己25岁那年,还在读中央音乐学院,就为了哄闹别扭的女友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而那个女友,就是自己今天的老婆。再说起女儿,有了女儿之后,郭文景说他感觉到了自己的责任,脾气变好了,耐性也多了,舐犊情深溢于言表。这些都会让你觉得,他好像是在说起一部交响乐。这,才是真实的郭文景吧,就像他笑着说:“有一天,我就坐在公园旁边的长凳上看两个老人用面包喂鸽子,那会儿我觉得特别幸福,我想日子要天天这样就好了。” ◆ 公子羽 文 杨帆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