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 闻
 第A03版:焦 点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新都会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上海地产
 第A27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读者之声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 · 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 · 环保
 第A36版:新民环球 · 博览
 第A37版:新民环球 · 人物
 第A38版:新民环球 · 社会
 第A39版:新民环球 · 社会
 第A40版:新民环球 · 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 · 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新民时尚
 第B10版:时尚 · 城市玩家
 第B11版:时尚 · 男士部落
 第B12版:时尚 · 单品冲浪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5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6版:时尚·美容扮靓
 第B17版:现代家居
 第B18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9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新智
 第B2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电
 第B24版:e生活
 第B25版:中考金刊
 第B26版:中考金刊
 第B27版:中考金刊
 第B28版:中考金刊
 第B29版:中考金刊
 第B30版:中考金刊
 第B31版:中考金刊
 第B32版:中考金刊
 第B33版:中考金刊
 第B34版:中考金刊
 第B35版:中考金刊
 第B36版:中考金刊
 第B37版:中考金刊
 第B38版:中考金刊
 第B39版:中考金刊
 第B40版:中考金刊
2008年4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幸亏有两手准备

花眼


  花眼 (财务)

  第一次听到“5美分论断”这个名词时,我禁不住拍案叫绝:“简直太准了,我的无意识行为,终于找到了科学依据!”

  在去年和前年股市涨停板遍地皆是的时候,泡沫一般疯涨的“账户内股票市值”,刺激着我买了不少原本根本不会考虑的奢侈品:不仅首开洋荤,尝到了90元/500克的美国樱桃、130元一块的神户牛排;去一趟宝姿特卖会,也要本着“走过路过不能错过”的精神,甩出1400元,买下一件并不是特别喜欢的外套。面对闺密的质疑,我大大咧咧一乐:“反正,1400元也就是一个涨停板。”

  可是,现在,我潇洒不起来了。因为股票市值每天都在缩水、缩水、缩水。最难以启齿的败笔是,我居然在中石油上市第一天买进了这只害人的股票!惭愧啊。

  老实说,我的心态尚算不错,已经到了“手中有股,心中无股”的境界,上班的时候不会为股市的动荡分神。同事们谈起股票捶胸顿足的时候,我也毫无反应。

  也许,你会认为我是亏得太多以至于麻木了。其实,我是因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与很多人倾囊而出甚至倾家荡产抵押炒股不同,我从来不把全部身家投入股市。除了少量的活期存款,我一直把主要资产分成两部分,房市股市各占一笔。

  不是有句话说:“房市股市跷跷板吗?”这几年来当真是如此。自住房还清贷款后,我在两年前贷款购买了一套一房一厅的二手公寓,现已升值40%,而且,靠着以租养房,每月仅需额外支付几百元贷款即可,对工资收入的影响约等于零。

  近两年,我把节省下的工资投入股市,盈利超过50%;

  去年秋季,股市由盛转衰之初,我果断清仓,再把自住房抵押贷款了几十万元,两笔钱加在一起,又凑足首付,买下一套二手房,除去房租收入和公积金,每月仅需还贷1000余元。

  现在我已拥有3套房产,放在股市里的仅是近几个月来的工资盈余,“毛毛雨”啦。不急等着用钱,我看着涨涨跌跌,就好像是在做数字游戏,没什么肉痛的感觉。毕竟,大头已经赚到了,奢望做常胜将军,赚尽世上所有的钱,也是不现实的。

  可是,我身边也有人把家底都放在股市里,这边股票跌,那边CPI涨,只好节衣缩食,用嘴里省下的钱抗衡股市不断消弭的泡沫,只可惜追不上跌停板的脚步啊。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