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粮价时代,我们怎么办? 陈勇 |
近年来,全球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引起各国警觉。 世界银行的相关报告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过去3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了181%,食品价格整体上涨了83%。 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仅2007年一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在13日结束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年会上,“新的粮食危机正在形成”已成为共识。 有学者甚至认为,受供应紧张、农业成本上升和国际农产品市场投机活动增加等因素影响,“世界已经进入高粮价时代”。 民以食为天,粮食短缺问题会造成严重后果。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近日警告说,粮价上涨可能导致全球贫穷国家中1亿人口陷入更加贫困的状态。其中,尼日尔、塞内加尔、布基纳法索和海地等国均因粮食短缺和粮价上涨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社会不稳定。本月初,加勒比海岛国海地爆发了骚乱,在延续十多天后最终导致政府危机。这场骚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球部分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已难以承受粮食价格高涨的严峻现实。 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和警惕。应对挑战需要几大良方。 加大投入 加大农业投入、提高粮食产量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是各国长期的任务。澳大利亚《世纪报》15日评论说,世界一些主要粮食生产国提高产量仍有很大潜力,比如有“粮仓”之称的乌克兰,目前的粮食单产还不到美国的一半,拥有大量耕地的俄罗斯粮食单产甚至更低,而巴西还有4亿多公顷可耕地尚未开发。只要加大农业投资、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抗灾能力,粮食产量完全可以在中长期内满足人类的需求。 科学分配 更科学地分配有限的全球粮食产量、优先满足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关系着全球稳定。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供需矛盾凸显、石油价格上涨,一些国家把粮食加工成生物燃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全球近一半的新增粮食需求与发达国家追求生物能源有关。 据《纽约时报》报道,全球最大的玉米种植国美国,如今占产量五分之一以上的玉米用于加工乙醇燃料,除了占用口粮和饲料粮之外,许多农民还将原本种植其他粮食作物的田地改种玉米。针对这一现实,部分专家已开始发问:盲目发展生物能源是否急功近利?世行行长佐利克说,当美国和欧洲的人们担心如何填满他们油箱的时候,还有很多人为如何填满他们的胃而苦苦挣扎,现在的日子对他们越来越难。 增效节粮 开源仍需节流,提高粮食利用效率、节约粮食,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面。在全球主要大米进口国菲律宾,该国的主要快餐店从今年4月起将米饭分量减半,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大部分消费者实际上吃不完一份饭,剩下的就只能倒掉。菲律宾农业部的一项调查显示,菲律宾每人每天平均浪费大米14克,全国每天浪费的大米多达2.5万袋,价值52.8万美元。如果节省这些粮食,该国每年的大米进口量可以下降37%。 加强合作 切实加强国际合作,发达国家、国际组织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和相关政策指导。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发展委员会近日表示,粮价大幅攀升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受到冲击,发达国家应向受冲击严重的国家提供紧急援助,世界银行则应提高对农业领域的关注。委员会会议认为,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对各国影响不一,但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许多穷人因粮食和能源价格高涨“受创严重”。世行行长佐利克则提出“全球粮食政策新建议”,这就是近期提供紧急粮食援助,在中长期则促进发展中国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新华社记者 陈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