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会有生老病死,我们也一样,但该属于阅读的,总还是属于阅读 告别《译文》我们仍会继续读书 徐志刚 |
我有一位朋友,是杂志达人,基本上,关于国内杂志的事情,没有他不知道的。2008年才过去了4个月,他已经给我发来好几通短信,历数今年每个月有多少杂志创刊改刊试刊,又有多少杂志休刊停刊,看着手机里面这些短信,我有一种“杂志的生老病死,都在掌中”的感觉。 这样的短信,4月份我收到了两条,一是说到4月11日为止,有十几种各色新杂志上市,出生速度超过每天一种;另一条则是,在读书人中间影响很大的《译文》杂志,将于今年停刊,这第二条短信还配发了一句小小评论:今年是人文杂志停刊年。不用说,在不久前刚刚听到台湾《诚品好读》要休刊的消息之后,再遇上《译文》的事情,任何一个爱书人,怕是都有些伤感的,哪怕这两本杂志他都没有读过。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同类短信收得太多的缘故,《译文》和《诚品好读》的事情,并没有引起我太多的感怀。虽然这两本杂志我都读过,而且都喜欢得紧。在我看来,杂志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潮汐的,来来往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统领英国文坛百年、推出过无数大作家和艺术家的《笨拙》杂志,尚且逃不过宿命,几本小小人文杂志的消失,怕也只是一朵朵小浪花而已吧。 报纸上谈及《译文》和《诚品好读》的停刊,往往要联系上像书价飞涨、草根流行之类的现象,说这实在“是个阅读的坏年头”,再加上诸如上海南京东路新华书店,这个当年的“远东第一大书店”,在60大寿的时候却不得不关门歇业这样的消息,我们会觉得这样的感叹好像果然是有些道理的。 其实,阅读真的曾经有过好年头吗?它本来就是个小众的事业。《诚品好读》办了六年,名气虽大,却不曾收获任何经济效益。至于《译文》,它原本还是因为母刊《外国文艺》经营不佳而诞生的时尚文学读物呢,几年下来,除了几个读书人,有多少人会去关注它?阅读有潮汐,杂志有生死,只是那一小群坚持的人,却总在那里。 杂志会有生老病死,我们也一样,但该属于阅读的,总还是属于阅读。所以,告别《诚品好读》,告别《译文》,我们继续读书。 新京报 (徐志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