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 闻
 第A03版:焦 点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新都会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上海地产
 第A27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读者之声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 · 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 · 环保
 第A36版:新民环球 · 博览
 第A37版:新民环球 · 人物
 第A38版:新民环球 · 社会
 第A39版:新民环球 · 社会
 第A40版:新民环球 · 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 · 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新民时尚
 第B10版:时尚 · 城市玩家
 第B11版:时尚 · 男士部落
 第B12版:时尚 · 单品冲浪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5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6版:时尚·美容扮靓
 第B17版:现代家居
 第B18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9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新智
 第B2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电
 第B24版:e生活
 第B25版:中考金刊
 第B26版:中考金刊
 第B27版:中考金刊
 第B28版:中考金刊
 第B29版:中考金刊
 第B30版:中考金刊
 第B31版:中考金刊
 第B32版:中考金刊
 第B33版:中考金刊
 第B34版:中考金刊
 第B35版:中考金刊
 第B36版:中考金刊
 第B37版:中考金刊
 第B38版:中考金刊
 第B39版:中考金刊
 第B40版:中考金刊
2008年4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归”硕士王虹竞聘当大学辅导员一年来“苦并快乐着”——
让我再次选择,依然喜欢当辅导员

钱滢瓅


  结束7年的留学德国生活,“海归”硕士王虹出人意料地出现在上海师范大学辅导员招聘现场。去年本报率先报道的这则新闻如今有了续集。昨天,如愿以偿当上辅导员的王虹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上岗一年来,她最大的感受是“苦并快乐着”,但要让她再次选择的话,她依然会选择现在这个职业。

  不进外企选高校

  记者在上师大金融学院学生事务办公室,见到了这位上任一年的“海归”辅导员。去年,当她的简历出现在应聘材料中时,上师大人事处的老师吃了一惊:头一回有“海归”来应聘辅导员!

  “这份简历还是公公帮我投的呢。”王虹是个地道的东北姑娘,说话很爽快。2005年,她毕业于德国多特蒙德大学,获得企业管理硕士学位。2006年,因为先生由德国公司派驻中国,夫妻俩准备一起安家上海。

  当时,在高校工作的公公上网看到上师大的招聘信息,就替媳妇投了简历。王虹说自己也很喜欢教育事业,她当辅导员既不是冲动选择,也不是无奈选择,而是一种“缘分”。当她通过层层选拔最终被上师大录用后不久,一家知名的德资企业打来电话,有意向录用她,被她谢绝了。

  常把学生当镜子

  当上辅导员后,从未学过思政专业知识的王虹发现,带学生也有很多学问。

  去年9月,结束了实习期的王虹迎来2007级新生。在新生军训时,她就做了件糗事。当时要举行叠被子比赛,王虹推选几个学生报名参赛。等报了名,王虹发现其中有个女生被子叠得一般。为了赢得荣誉,正式比赛时,她自作主张让另外一个学生顶替上场。后来,那个被替换的学生忿忿不平,王虹事后也觉得自己的做法不妥,非常郑重地向学生赔礼道歉。这件事以后,王虹觉得为人师表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她开始学着把学生当作自己的镜子。

  每周四天住学校

  现在,王虹每周至少有4天住在学校,只有周末返回市区和丈夫团聚。平日里,100多名大一学生就是她的亲人。辅导员的工作很琐碎,就像学生的第二个家长,大到思想、学习,小到生活琐事,比如补办饭卡、学生证,学生都要找她。但在王虹眼里,辅导员的快乐远远大于这些苦。

  每周日晚,王虹有一项例行公事——查查本周是否有学生过生日,如果有的话,当天她就会送上一条祝福短信。“不经意间收到的祝福和关怀,会让人觉得幸福。”王虹说,就像学生过年给她发送的短信,还有平日里简单的问候“老师你今天脸色不好不舒服吗”,会让她觉得幸福一样。

  家人担当后援团

  王虹的留学经历成为她的特殊教材,她常常为有留学打算的学生传授经验。“我建议他们改变学习方法,多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要增强受挫能力,耐得住寂寞。”下学期,学院将开出《初级德语》课,由王虹主讲,让她的特长得以施展。

  当然,这位“海归”辅导员并非高枕无忧。业余时间,王虹会找些专业书籍来学习提高。遇到一些难解决的学生问题,王虹会电话求助丈夫。“男性和女性看问题的视角会不同,他的观点会对我有所启发。”而公公是她的“应急顾问”,比如军训时如果学生发生突发情况该怎么办,王虹就会讨教他老人家。

  记者问她将来会不会“转型”,王虹坦言,她目前没有这个念头,只想把学生带好。  

  本报记者 钱滢瓅  评论 08041810501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