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 闻
 第A03版:焦 点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新都会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上海地产
 第A27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读者之声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 · 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 · 环保
 第A36版:新民环球 · 博览
 第A37版:新民环球 · 人物
 第A38版:新民环球 · 社会
 第A39版:新民环球 · 社会
 第A40版:新民环球 · 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 · 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新民时尚
 第B10版:时尚 · 城市玩家
 第B11版:时尚 · 男士部落
 第B12版:时尚 · 单品冲浪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5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6版:时尚·美容扮靓
 第B17版:现代家居
 第B18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9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新智
 第B2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电
 第B24版:e生活
 第B25版:中考金刊
 第B26版:中考金刊
 第B27版:中考金刊
 第B28版:中考金刊
 第B29版:中考金刊
 第B30版:中考金刊
 第B31版:中考金刊
 第B32版:中考金刊
 第B33版:中考金刊
 第B34版:中考金刊
 第B35版:中考金刊
 第B36版:中考金刊
 第B37版:中考金刊
 第B38版:中考金刊
 第B39版:中考金刊
 第B40版:中考金刊
第B27版: 中考金刊   
本版新闻列表
2008年4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多元化教学,塑造学生“立体形象”——
因材施教 打造特色课程表

陆梓华

  ■ 中外学生在一起上课 (资料照片)
  ■ 校长严一平(右)接待外国客人 (资料照片)
  ■ 上师大附中校园内景张龙 摄影

  面对高考压力,高中学子该如何度过这不算短,却又转瞬即逝的三年?是整日埋首书桌,蹙额苦读,还是主动探索,畅游学海?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同学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在他们看来,自己的高中生活有两样东西尤为珍贵——一张有附中特色的课程表和一个别具匠心的“成长包”。

  1、特色课程,给我更多自主空间

  ■ 学生心语

  曹畅洲 (高二,班级学习委员)

  学校有一门特色课程“景观文化课”,和一般的春游秋游不同,老师要求我们出游前组成小组,根据景点的文化历史背景,搜集景点相关材料,带着问题去现场踏访,回校后完成一篇小论文。我在高一高二分别去了南京和杭州,两篇论文一篇有关周恩来的研究,一篇以“苏东坡与西湖”为题展开。这样的课程让我的思维更有深度。

  张蕴驰 (高三,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特等奖得主)

  高中三年,我最大的改变就是变得善于思考,善于形成自己的看法。我们学校一周有6节选修课,范围非常广,形式也很新颖。本来我以为古文学习是很枯燥的,但自从选修了语文“经典精读”,在老师带领下研究了一个学期的“乐府和新乐府”,将《长恨歌》《孔雀东南飞》一篇篇读来,改变了我的这种想法。

  ■ 老师介绍

  在上师大附中,学生每周有6节选修课时间,学校的选修课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系列和特色。例如,语文“经典精读”系列中包含10余门课程,学生既可在老师带领下,围绕“李白与杜甫”“鲁迅作品选读”“柳永与李清照”“明清小说阅读”等不同主题,开展类似大学文科教学中的专题式研究,也可花一学期时间,细细品鉴《论语》《家》《红楼梦》等经典的深层意义。语文特级教师彭世强独创的古诗词吟诵唱课程,更是在沪上教育界独树一帜。英语歌舞剧欣赏、英语电影对白,都切合学生的兴趣点,语言不仅是工具,更成为一座带领学生走向世界的桥梁。

  老师们认为,高中阶段,不能就事论事教给学生解题技巧,而要引导他们掌握思维方法。因此,在一门名为“数学文化和素养”的选修课上,没有题海战,只有老师有关数学方法的介绍,帮助同学们理清解题思路。学有余力的同学则可听听“中国古代特色法律制度”“孙子兵法与商战”等“题外”课程,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

  《初探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从雷峰塔看文物保护》《论太平天国之成败》《物价上涨与旅游经济》……你是否相信,这些颇有深度的小论文,出自十七八岁的少年之手?它们,全部是上师大附中“景观文化课”的“产品”。作为学校最有特色的课程之一,这一课程开设至今已经26年,为期一周的文化之旅成了高一、高二年级的“保留节目”。

  在景观课程表上,南京秦淮河、杭州西湖、绍兴鲁迅故居是引人幽思的人文景观,上海科技馆、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值得骄傲的科技景观,周公馆、井冈山、南京中山陵是难以忘却的革命历史景观,不同线路由“考察”“访问”“实验”“探究”相同的主线串起。每次出行前,学校会组织相关学科老师担任“特殊导游”,为同学们举行专题讲座。而学生也将按小组准备课题,带着问题游览参观,完成课题。“能否从秦淮河两岸的楹联中看出历史的变迁?”“雷峰塔是封建文化的象征,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要重修新塔,而且保留旧塔废墟?”“老师导游”设计的话题更能激发同学们的思维火花。用校长严一平的话说,景观文化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景观中沉醉,在文化中沉思”。据悉,一本景观文化课论文集已在编制过程中,不久就将和学生见面。

  2、自我规划,塑造学生“立体形象”

  ■ 学生心语

  端木筠 (05届毕业生,现就读复旦大学法语系)

  在上师大附中读书的这几年,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学校始终鼓励我们追求自己的梦想,给了我们很多自主发展的空间。高二时,我对法律非常感兴趣,因此想办个法律社团。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华东政法学院就读的学长。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的“求衡社”成立了。老师们很支持,我们请专家来校开办法律讲座,举办模拟法庭,去街道进行普法活动,学校为我们提供活动场地,并帮我们一起宣传。在学校推荐下,我们还有同学获得了去徐汇区担任“区政助理”,参政议政的机会。进入大学以后,我在系里创办了话剧社,去年法国电影周的时候,我们作为唯一的学生剧团参加了开幕式的演出!我想,正是高中创办社团的经历,给了我足够的勇气和经验。

  潘超越 (原学生会主席,现就读同济大学新闻学院)

  我们学校有个比较特别的制度,叫做“教导处主任助理”,由学生担任,作为沟通学生和学校管理者的桥梁。很多学校大型活动,也都是由学生自己出计划,再由老师审批。例如,巴金去世时,我们建议学校举行主题活动,并采用征文、收看电视短片和升旗仪式集中回顾等形式,避免同学们感到枯燥。虽然是“助理”,但承担的责任却不少。

  ■ 老师介绍

  从2003年开始,上师大附中为每名学生都准备了一个“我的成长包”,通过多元化评价反映学生的成长轨迹,塑造中学生的立体形象。

  校学生处主任徐明介绍,高一进校后,每名同学都将完成一份问卷,做一次“自我诊断”,看看自己究竟是在身体素质、学习能力、沟通技巧等什么方面,存在不足。学校将会给每名学生一份“发展指南”,指导其如何利用选修课和校内外的各种活动机会,并制定一个“自我培养规划”。根据这一规划,学生可进行为期一年的体验活动,并将自己参与各类课程和活动的情况,记录在“自我评价手册”上。“我们允许学生只记录成功的经历,也允许同学对老师给出的评价提出异议,并鼓励同学们自己去挑选信任的老师,给自己做出评价。不仅是班主任,任何一名老师都可以给学生做出评价”,徐明解释,学校希望通过“激励型”评价,在同学们的成长包里留下每个人进步的足迹。而到了高二年级,这样一个自我诊断——自我培养——自我评价的过程,将又一次进行,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螺旋式”上升。

  学校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创建于1958年,是上海市教委与上海师范大学双重领导的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学校依托上海师大,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创设让每一个师生都能得到充分和谐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培养“自主发展、充分发展、全面发展”的高中生。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6%,有特级校长和特级教师7位,区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7位,近10位教师参加国家和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编写工作。依托上海师大等高校,学校还组建了一支由20多位专家教授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定期为学生开展音乐、美术、文学等各类讲座。其中,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郭祺伟更是带领学校天文社,多次在英特尔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佳绩。

  学校在优质高效地完成国家课程的同时,建设了包括人文素养类、科学实验类、体育艺术类、综合实践类等70余门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学校注重课堂教学的探索与改革,并承担了国家级课程“实践教学民主,革新教学方式”的研究工作,教学水平稳步提高。2007年高考的一本升学率高达86%。 

  学校在体育、艺术教育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尤以上海师大附中室内吹奏乐团和上海师大附中女子手球队引人注目。2005年11月,校室内吹奏乐队参加“荷兰国家管乐节”,获得非专业组金奖。2007年2月,乐团在东方艺术中心举行了盛大的新春音乐会。2008年,乐团5名成员报考上海音乐学院,全部通过专业考试。校女子手球队是沪上首屈一指的强队,多次获得全国中学生联赛冠军。

  此外,学校与法、美、英、澳、日、韩等国的多所学校或学术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广泛的国际交流拓展了师生的文化视野,提高了师生的文化实践与交流能力。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