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与《南国》 朱少伟 |
1922年秋,田汉偕妻子易漱瑜从海外抵沪。不久,他到上海中华书局任编辑,并曾在上海大学执教。 田汉为探索以戏剧服务社会的道路,经与易漱瑜一起积极筹划,于1924年1月创办了《南国》半月刊。田汉撰写的发刊词宣称:这份刊物“欲打破文坛的惰眠状态,鼓动一种清新芳烈的空气”。该刊主要作者为田汉夫妇,而且他们“自己校对,自己折叠,自己发行”;从第二期起,增加附刊《南国新闻》,注重对戏剧、电影及出版物的评论。施蛰存在《南国诗人田汉》中回忆:“田老师自己单印了几十份,带到学校里来分送给同学。第一二期的内容,我们都是熟悉的,因为都在教室里听田老师讲过……歌德的《迷娘歌》里曾说到南方是‘橙橘之乡’,是浪漫的青年男女的乐园。田老师就用这个典故,给他的文艺小刊物取名。后来他组织剧运,也就用‘南国’为剧社的名称。”由于资金和人手等原因,该刊出至第四期就难以为继。 嗣后,田汉陪积劳成疾的易漱瑜离沪返湘。漱瑜逝后,田汉怀着破碎的心从湖南折回上海,主编了《南国特刊》,1925年8月在申城以《醒狮周报》附刊形式出版,颇受关注。后因同《醒狮周报》观点分歧,在1926年3月将《南国特刊》停刊。 1927年冬,田汉、欧阳予倩、洪深等自筹资金在沪筹建南国艺术学院。次年1月,学院出版《南国》不定期刊,相继发表了一批宣传进步戏剧理论的文章和新人的剧论和剧本。因经费困难,仅出五期就停刊了。 1928年5月,上海现代书局出版《南国》月刊(次年9月改为周刊),由田汉主编,着意推出“比较有自信的、比较坚实的作品”。田汉在此发表多篇重要作品,其中的《我们的自己批判》公开宣告本人和南国社转向左翼文化运动。1930年6月,南国社在沪公演田汉根据法国作家梅里美小说改编的六幕剧《卡门》遭禁,该刊也随即被迫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