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上海村 谷万中 |
离南京城约20公里处,有一个“九四二四”(现为上海梅山有限公司,隶属于宝钢集团),它的名称几经更迭,让局外人很难拎得清。 时间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末,国家从经济建设和战略的角度考虑,筹划建设一个与南京西南郊的梅山铁矿相配套的工程。1969年3月,上海与江苏两省市,遵照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计划座谈会上的指示,双方协议决定在梅山铁矿附近建设一座炼铁厂,由上海市主建,江苏省参加。产出的生铁和半数以上的水渣供应上海市,煤气和化工产品则供应江苏省(有资料显示,在过去的35年里,南京日常生活中三分之二的煤气,都是由这里提供的,总量达到3.45亿立方米)。同年4月24日,建设炼铁厂及其工程指挥部定名为“九四二四厂工程指挥部”。 自开工之日起,数以千万的上海人,从喧闹的繁华大都市携家带口,来到南京长江边的这块原本十分冷僻的江滩上,开始了他们的创业历程。刚开始,建设者和他们的眷属,只能够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但在很短的时期之内,这里的面貌就发生了巨变。一片片生活小区拔地而起,菜场、幼儿园、医院、电影院、体育馆等生活配套设施变得一应俱全,俨然一座欣欣向荣的小城市了。不少来过这里的南京人,都为这里惊人的建设速度所触动。要知道,在那时,南京城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尚未启动呢。 数万上海人集中移居这里,地属江苏南京,人与产业却隶属上海市,客观上便形成一处相对封闭的大社区。汽车的牌号是“08”起头,职工的工作服式样是上海式,工作帽也是上海独特的长舌帽,使用上海方言,保持上海的生活习惯,总之,沿袭着上海的一切。他们因此自豪地称这里是“小上海”。 上世纪80年代,是“九四二四”最红火的时期。“九四二四”的职工每年都会发很多副食品,家中的冰箱都塞得满满的。除了发福利品,职工每年还享受着煤气补贴、电费补贴等多种福利待遇。3年前,“九四二四”实行了属地管理,但孩子的教育、老人的医疗等依旧享受着上海的待遇。据说,为了适应这里独特环境,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服务,当地派出所对所属干警还有一项特殊要求,要人人都学会说上海话呢。 如今的“九四二四”——上海梅山有限公司,已经是一个集采矿、选矿、烧结、炼铁、炼钢、轧钢于一身,动能、运输、设备建筑、自动化等辅助设施配套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