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深度报道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法治视窗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B01版:现代家居
 第B02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03版:彩票看点
 第B04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2008年5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唱侗歌 跳鼓舞 颂世博
——昨晚“放歌世博·上海世界音乐周”首场演出见闻
杨建国

  ■ 布隆迪鼓乐团刮“非洲旋风”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昨晚,由上海世博局主办的本届“上海之春”中的“放歌世博·上海世界音乐周”,在上海音乐厅举行首场演出,贵州的侗族大歌演唱队和来自遥远非洲的布隆迪鼓乐团,展示了迥异的“原生态”音乐风情。由于4场音乐会均是免费索票入场,所以听众更显踊跃,他们在无伴奏合唱的侗族大歌和奇特的鼓乐劲舞中,感受到了音乐的精彩和激情。

  山野村寨 口口相传

  虽然侗族大歌经常出现在电视上,但这种产生于贵州偏僻山区少数民族的演唱形式,在上海的演出机会却不多,所以,姑娘们戴金挂银,身穿民族盛装,小伙子一个个面带淳朴的微笑,在舞台上一字排开时,观众们多少感到有点好奇。没有指挥起拍,也没有人定音,24位歌手一张口,就是一样的音高,一样的节拍。

  声部轮唱 优秀合唱

  一首首侗族大歌回荡在人们的耳畔,在生活于城市里的听众耳中,显得清新、朴实和感人。仔细聆听,男女声部、队形声部轮番唱响,层次清晰整齐。交叠变化的轮唱中,洋溢着节日的欢乐和对生活的热爱。小伙子们拨动了侗族土琵琶,拉起了独特的牛腿琴;姑娘们悠悠地唱起了情歌,呼唤着山那边的情郎。侗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唱歌是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每一个侗族的村寨,都可以组织起这样的表演队,祖先们代代传下来的这种演唱方式和无数民歌,让他们从小耳濡目染,成为优秀的合唱队员。

  非洲旋风 喊唱腾跃

  一群非洲青年男子在激越的呼喊声中,头顶木鼓鱼贯而出。他们的击鼓方式奇特多样,既有鼓槌挥击,又有举足敲打,每人嘴里吆喝、喊唱,还有人腾跃、狂舞。布隆迪鼓乐团的出场,在音乐厅内似乎刮起了一股“非洲旋风”,顿时让听众从侗族歌手的歌声中惊醒。布隆迪鼓乐是当地人民生活和劳动中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这支由12人组成的鼓乐团,是布隆迪全国鼓乐大赛的冠军,大多是农民。他们的鼓用树干挖空蒙上牛皮制成,每只鼓重达45公斤左右。

  非洲的鼓乐历史悠久,舞台上的鼓手们似乎都是在现场发挥,随着观众越来越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他们的鼓点更加激越和奋力,隆隆的鼓声让人清晰感受到,这是他们生命的呐喊。鼓声把观众与鼓手们的情绪交融到了一起,演出临结束时,观众还在不停地鼓掌,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甚至站立着也踩着鼓点雀跃,一群大学生则如孩子般蹦跳不已。见此情景,意犹未尽的鼓手们干脆赤膊扭动肢体,在鼓声中跳起了布隆迪的民族舞,如此激情的场面为“放歌世博·上海世界音乐周”掀起了高潮。

  本报记者 杨建国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