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新都会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奥运读秒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上海人家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投资理财
 第A28版:股市分析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深度报道
 第A31版:职场方圆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读者俱乐部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2008年5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借桥腾飞,打造一个北上海
——迎接大桥经济系列报道之二(海门篇)
蔡云飞 沈吉庆

  ■ 海门市夜景

  特约记者 蔡云飞 本报记者 沈吉庆 

  “靠江靠海靠上海”,是海门人常说的一句话。“打造一个北上海”,是不少经济专家对海门的殷切期望。记者在海门采访时,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这两句话。

  海门,江海之门,长江入海口北岸的一个县级市,距离上海的直线距离不过100公里,可多年以来,浩浩大江阻隔了海门经济发展的速度,海门人只能望江兴叹。苏通大桥的兴建,给海门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契机,他们发奋图强,埋头苦干,努力与上海接轨,一跃而为苏中平原上的一匹黑马,跨入了小康的行列,而今凭借桥头堡的地域优势,又在瞄准新的目标。

  借桥谋局

  东灶港镇,位于海门东北角,濒临黄海,一个新型的滨海工业区在这里已成雏形。4月26日,工地上彩旗飘飘,人头涌动,由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的美国泰森食品有限公司投资的食品项目正在隆重奠基,同时奠基的还有9个项目。这个工业新区一期规划面积有7平方公里,开工兴建的项目有10个,总投资达10多亿元。

  像这样热气腾腾的开发区在海门不止一处。记者在紧靠着长江的滨江工业区见到,一家占地25万多平方米的厂区正在建设,它是加工船用钢板的江苏上钢船板有限公司,总投资达10亿元。海门市委宣传部长王一鸣说,海门的四翼有四个工业新区,有人笑称,海门是在四翼腾飞呢。

  引人注目的是,这些新办的企业,不仅规模大,水准高,而且大多数与上海有关,像上述的船板有限公司就是由上海宝闽集团投资兴办的,还有诸如海隆港机、海新船务、江南造船等项目都与上海联系密切。海门提供的材料表明,上海客商投资海门的新开工项目超过60个,总投资近30亿元。海门一半工业企业的业务与上海有直接联系,7成外销农副产品进入上海市场,7成五的外贸供货额通过上海口岸完成,九成游客来自上海,上海的海门人、海门的上海人随处可见……

  海门市年轻的市长姜龙信心百倍地说:随着苏通大桥通车,必将有更多的世界五百强企业、更多的上海有识之士青睐海门。

  借智规划

  你在海门行走,会发现许多路段都在拓展,尤其是从长江边的海太渡口开始,大规模的拓展工程一直绵延到老城南侧,其中长达5公里的南海路已经建成,道旁绿化景观正在加紧施工;南北向的张謇大道上,推土机、压路机等机械正在紧张作业,可望今年10月建成;整个城市“两横六纵”的道路框架基本形成。细细观察,这些宽阔的道路大都是南北走向的,而且,新的行政中心、消防指挥中心、广电中心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也在南侧拔地而起……很显然,城市中心在向南移动。

  “城市带动”战略,一直是海门市委、市政府努力探索的。这些年来,海门的城市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这种“摊烧饼”式的发展一直未能拉开城市的框架,缺少大气磅礴之势。随着苏通大桥的兴建,如何给城市发展定位,他们邀来高手,审慎会诊。

  “长江,长江,亲近长江!贴近长江!” 海门滨江临海,苏通大桥的建设又创造了新的环境和机遇,海门城市发展格局须从“背向长江”转为“面向长江”。专家们的视野让决策者豁然开朗。海门城市发展格局在提升老城功能的基础上,南进4公里并东扩5公里,向风景优美、交通便捷的长江北岸挺进。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也是一个拥抱大桥经济的高明决策。按照规划,长江边将出现一座容纳20万人的滨海新城。届时,新老城市南北呼应,加上,海门距上海仅一小时左右的车程,来去方便,实在是一处宜居宜业的福地。驻在海门的包括慧聚药业这类有实力的外资企业纷纷赞赏这种审时度势的决策。

  借道聚客

  走进海门北面的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宛若走进色彩鲜艳、林林总总的家纺世界,店铺如云,人流如织。家纺城拥有8000多个门面及摊位,一年的交易额在200亿元。海门自豪地人说,这是全国最大的家纺市场呢。

  夜幕降临后,记者徜徉在海门街头,入眼灯光闪烁,身边车水马龙。记者思衬,海门经济繁荣,生活方便,苏通大桥开通后,上海游客肯定会向此进军。

  海门的决策者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遇,精心做大做旅游产业。海门市东灶港外有处蛎蚜山, 由30多个大小不等的牡蛎砣堆积而成,潮涨为礁,潮落为岛,盛产牡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然两栖生物岛。海门结合保护,建起长达1280米的蛎蚜山栈桥及观光平台,能让游客登岛观光,此外,休闲渔船及登陆岛礁的海上气垫船也已开通,海上湿地观光、海洋生态公园、滨海风情街、森林公园等项目近期也将陆续开工。

  与此同时,一批方便游客的措施也摆上领导部门的案头:开辟海门-上海快速客运通道;开辟海门-浦东及上海郊县(区)的快速客运通道;加强现有至苏、锡、常市际客运班线的班次密度,大大方便四方客人来海门。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