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新都会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奥运读秒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上海人家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投资理财
 第A28版:股市分析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深度报道
 第A31版:职场方圆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读者俱乐部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2008年5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的钱怎么花

荆歌


  我外婆去世得早,我外公一直是个孤老头。他是个农民,他惟一的生活来源,就是我母亲提供的每月八元人民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去世时,我们从他的褥子底下,发现了一个小包,里面是钱。包括毛票和分币在内,一共有三百多元。在当时,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他竟然攒下了这么多钱!三百多元,是我当时一年的总收入。他如此节俭,留下“巨额”遗产,实在让我们心酸。他好酒,但基本舍不得喝。他甚至在炎热的夏天,连买一把新扇子都不肯,而一直使用那把济公一样的破扇,吧嗒吧嗒声音很响,估计风力不大。

  外公留下来的三百多元遗产,母亲一直舍不得动它,专门存在了一张折子上,似乎只成了一个永久的纪念。到了今天,它的价值如何呢?三百元,可以买什么东西呢?能买二十斤猪肉,一百斤盐,三罐液化气,给汽车加一次油。不不不,我这样计算,实在太有歧义,三百元,并不是能买上述所有的东西,而只能购买其中的一样。如果买了二十斤猪肉,就不能买其他了。二十斤猪肉,是外公一辈子的积蓄啊!要是外公趁他还活着的时候,就把这钱花了,他可以做什么呢?如果不是天天抽一包好烟喝一瓶好酒的话,至少,他可以买一只名牌的瑞士表戴在自己的手腕上,然后挽起袖子整天在街上晃荡,引来街坊邻舍惊羡的目光。

  我母亲留下的遗产,则要可观多了。她于上世纪的最后一年撒手人寰,留下来的钱,在苏州当时可以买一套中小户型的房子了。同样是出于珍惜和敬重,她的钱存在银行里至今未动。可是今天,这些钱,就只够买一个卫生间了。

  关于遗产的惨痛经验,让我反思:我们该怎么花我们的钱?把它赤裸裸地留给子女,其实子女也根本派不了用场,只是作为一个抽象的数字,放在存折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日渐廉价的怀念。我相信,我外公的遗产,到了我要将它作为我遗产的一部分传给我的女儿时,它也许只够买一串纸钱了。

  投资啊投资啊!有人教导我,如果我外公的遗产、我母亲的遗产,当年及时投资的话,不管是投在哪里,房产、股票、红木、古玩,到今天不说将我涨成千万富翁,至少不贬值吧,至少对得起将它省吃俭用积攒起来的外公和母亲吧!

  好吧,那么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现在就把外公和母亲的遗产从银行里取出来,进行投资吧!不过问题紧接着来了,投到哪里?股票吗?房市吗?古玩吗?敢吗?不怕像投河一样壮烈牺牲吗?如果扑通一声投下去,转眼就没了,那我对得起祖宗吗?

  满带着困惑,我去请教一位经济学家。他对我的指点,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他竟然非常肯定地说:把它花光!他说,及时消费,吃光用光身体健康,是防止它贬值的最好办法。把他的话想了数日,联系我外公和我母亲的可悲实例,我相信,这位经济学家的话,也许并非玩笑。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