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新都会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奥运读秒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上海人家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投资理财
 第A28版:股市分析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深度报道
 第A31版:职场方圆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读者俱乐部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2008年5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官司“专家”

秦武平


  最近碰到一位民间发明家,现已是当地颇有名的打官司“专家”。这几年来,先后亲历40多场大小官司,仅去年就11次赴京为保护自身知识产权而战。这几天,又在忙着准备答辩状,因为下周还有两场重要官司在高院相候。

  这位民间发明家名叫陆乃炽,原本是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发现纸张漂白度和学生近视眼数量成正比,反射的白色强光恶化学生视觉环境,长时间可导致类似雪盲的白色强光伤害。于是,他从1982年起就花费业余时间研究预防学生近视的方法,倾其心血的“防近视书簿”在10年前获国家发明专利。

  4年前,陆乃炽辞去教师工作,很多人以为他放弃“饭碗”是因为以后可坐收专利费“享福”。其实不然,这几年他四分之三的时间用于应付打官司。原来,现在每年有1.5亿中小学生使用陆乃炽专利的防近视书簿,说明这一市场蛋糕非常大。于是,各地一些未得专利授权的印刷厂,就把陆乃炽的专利视为眼中钉,一层层状告要求取消其专利所有权。而在双方官司未定论前,印刷厂可大量生产仿冒专利的防近视书簿。

  这一发明专利并未给年近耳顺的陆乃炽带来多少财富,反而是滚滚而来的告状潮。起初,陆乃炽还想聘请北京律师,但有关专利权案件律师费用很高,一场就要5万元,这位教师只能自行研究法律书籍,每次亲自出庭把对方律师辩得哑口无言。不过,好讼的厂家就是想用“拖”字诀,因为之前就有民间发明家因蛮不讲理的官司缠身,而放弃了原本拥有的专利。但老陆偏不让步,情愿中断其他发明项目也在所不惜,全力维护专利权。虽然每次都是胜诉方,但这些专利权案件不涉及民事赔偿,所以每次都是自己不断贴钱进京应诉。

  不计血本维护自身专利值不值?顶真的陆乃炽就想要向世人证明,我国专利保护工作不是摆摆样子的,钻空子的就应吃败仗。只是,那些胡乱上诉的好讼企业,硬生生将一个民间发明家转化成打官司“专家”,他们又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呢?

  [本文上海电台今天下午4时半在《晚报大家听》(中波990、调频93.4)同步播出]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