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就是追求生活质量 ——访上海市十佳青年室内设计师李越 董蕾 |
| ||
| ||
|
李越出身于建筑世家,从小就对建筑有着特别的敏感。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她收获了“上海市第三届十佳青年室内设计师”、“上海市第六届建筑装饰设计大赛一等奖”等荣誉。评委薛文广(高级室内建筑师)和陈忠华(同济大学教授)都认为:李越的设计作品细腻周全,功能合理,大气耐看,其最大特点就是重视环境与设计的呼应,并一直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近日,笔者接触了李越,了解到她对“设计”和室内生态设计的看法。 问:作为一个从事了17年室内设计工作的青年室内设计师,在您看来,什么才是“设计”? 答:说起设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等词汇,而在我看来,新意只是设计这个大原则下的一个亮点。室内设计虽说是一门独立的专业,但却是整体环境大设计的一部分,与环境和谐共生才是设计的大原则,是设计的生命力所在。 问:出身于建筑世家的您,现在却更多地与室内设计打交道,您觉得二者的关系是什么?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您会选择什么? 答:我想,我会选择“唇亡齿寒”。虽然有点夸张,但的确如此。相对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日常生活更为密切。建筑离不开城市环境的制约以及相互影响,而室内设计也和建筑本身、外部环境相辅相成。设计是在众多有限的条件制约下产生的,只有充分分析利用外部条件,才能创造出与环境整体协调,和谐共生的设计。 现代人80%以上的时间都在室内度过。因此室内物质环境的好坏,以及其对人心理的影响是设计师必须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室内设计直接体现出设计师对生活的感悟、对美的感受。作为一个设计师,应当有责任引导一种更健康、环保、人性化的生活方式,从而降低因现代生活的高强度带来的心理压力,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使人们生活在心理、生理上都健康愉悦的空间环境中。 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提了很多年,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您是如何将这个理念运用到您的作品中的? 答: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室内生态设计必将发展成室内设计的主流。现代室内装饰中大量使用了对人体有害的人工合成化学材料,再者由于室内装饰的“时效性”,在不断的更新过程中被拆除的建筑装饰材料没能再生循环利用而被丢弃为建筑垃圾,成为环境的污染源。室内设计不能只是强调表面形式,仅仅探讨装饰的形式、色彩、使用的材料和效果,而应该理性地研究隐藏在形式背后更深层的内涵以及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同时应尽量考虑自然通风采光,节约能源,应该是绿色设计、生态设计以及可持续设计。 我举个小例子:坐落于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的洁净能源汽车工程中心,是国家“863”项目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其室内空间设计中最体现环保节能的非常规处理就是吊顶的设计:中心的大厅有两层高,开敞的空间便于举行新能源样车的发布展示;石膏垂板的吊顶朴素大方,少了繁杂的凹凸和金属板的商业化处理,多了一份高校科研建筑的文化气息。楼层走道地面选用了天然亚麻籽加工的荷兰FORBO亚麻地材,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概念相吻合,走在上面不会有令人烦躁的噪音,给人“静”的享受。 董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