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奥运进行时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财经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新都会
 第A10版:股市分析
 第A11版:法治视窗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公众服务
 第A17版:新奥运
 第A18版:新奥运
 第A19版:新奥运
 第A20版:新奥运
 第A21版:新奥运
 第A22版:新奥运
 第A23版:新奥运
 第A24版:新奥运
 第A25版:新奥运
 第A26版:新奥运
 第A27版:新奥运
 第A28版:新奥运
 第A29版:新奥运
 第A30版:新奥运
 第A31版:新奥运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6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7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8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9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40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时尚
 第B10版:时尚·城市玩家
 第B11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2版:时尚·男士部落
 第B13版:时尚·美容扮靓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6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7版:现代家居
 第B18版:现代家居·设计谋划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1版:新智
 第B2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3版:e生活·数字通信
 第B24版:e生活
 第B25版:头版
 第B26版:特刊
 第B28版:特刊
2008年8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已为中国夺得首金
国外媒体记者盛赞奥运筹备工作
华心怡


  五湖四海,地球一家。在奥林匹克的旗帜下,北京,我们走到一起来。

  中国微笑最美

  小个子的帕特里克·西芒戈,戴着一顶印着“北京奥运2008”的鸭舌帽。在马拉维媒体参观团一行几十人中,他并不起眼。

  西芒戈是马拉维国家广播电台的记者。“你知道我们国家吗?”看得出来,他是个热情的小伙子,“马拉维是非洲国家。一边连着赞比亚,另一边是坦桑尼亚。”西芒戈的英语虽然有口音,却很流利,“英语是我们的官方语言,来到北京,派上了大用处。我们中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报道奥运会。”他们的第一站,选择了主新闻中心。“这里太壮观了。感觉所有设施都是亮闪闪的。”

  一日参观的行程,除了主新闻中心,还包括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我想我这辈子也不会见到比这些更漂亮的体育场所了。”西芒戈与他的同仁们,将在北京逗留10天。问西芒戈关于中国最深刻的印象,不是高楼,也非古韵,他很肯定地说道:“中国人的微笑,最美丽!”

  飞翔世界

  只写明星,只做焦点,与美联社、路透社在同一隅,《纽约时报》一行32人,准备在北京奥运大展拳脚。

  前一天晚上,杰森和他的同事工作至凌晨2时。“这很平常,在北京我们人人都做好了每天工作18个小时的准备。”努力工作,努力享乐,在美国人心中根深蒂固。为了让雇员们加足马力玩命工作,《纽约时报》开出筹码,“我们每个来北京的人,在三星期工作后都可以得到三个星期的假期,这可是大家的动力。”刘翔是《纽约时报》的报道重点。“他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整个世界都在关注,我们会做几篇他的专题:飞翔整个世界。在美国,他也是大明星。”杰森说。

  北京太大了

  新北京,新奥运。对于鲍勃来说,他需要用镜头记载历史,“如今要找旧的东西,我只能去古玩市场了。”鲍勃是美联社的摄影记者。他4个月前便来到中国做准备。

  从前门,到大兴,鲍勃跑遍整个北京城。“我的家乡是波士顿旁的一个小镇,和那里甚至纽约相比,北京简直太巨大了。天天都有新变化。”美联社在本次奥运会期间从全世界各个分社抽调最强人手,人数之众在国外通讯社中排在首位,总数有600多人。“北京奥运一切都准备好了,这座城市已经为中国赢得了第一枚金牌。”   

  特派记者 华心怡 (本报北京今日电)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