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一个开放的国度体现一个包容的民族 阎小娴 |
| ||
| ||
| ||
| ||
|
北京奥运会,带来了一组新景象,象征着一个新台阶,也表明了一种新理念。 北京奥运会,带来了新模式,开创了几个新项目。 北京奥运会,带来了一代新人类、新角色,北京奥运会,让我们一起去开辟新天地。 百年梦想,今朝圆梦。 对所有国人来说,在祖国观看奥运,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新奥运,也为中华大地带来了新景观、新气象:首都机场 T3 新航站楼、“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一座座地标式的高大建筑,屹立在中国的首都北京。 追溯历史,无论是 16世纪的罗马,还是 19 世纪的巴黎……人们常常会把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看作是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民族崛起的符号。不断崛起的雄伟建筑,记录着中国发展的轨迹,描述着不断进步的中国。我们把握时代的脉搏,追赶世界的脚步,突飞猛进! 听人说,北京这些地标性的建设,还都采取了国际招标的方式。 T3 航站楼的设计,出自英国人、建筑界“高技派”大师诺曼·福斯特之手;“鸟巢”是由瑞士人雅克·赫尔佐格等参与设计的;“水立方”则是澳大利亚设计师的创意。还有法国人设计的国家大剧院,荷兰大师的手笔则是抓人眼球的中央电视台总部…… 开放迎奥运,开放办奥运。从这里,折射出的是一个开放的国度,一个拥有包容胸怀的民族。 国际体育记者协会主席、意大利资深记者莫罗说,这一次,当他走出北京 T3 航站楼,他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那是一种认知的震撼:跨入这个门口,迈入的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一个和平崛起的、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他说,从那一刻起,他决定要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北京,看中国,看奥运。 相信这不仅仅是莫罗一个人的感受。更多的人,会通过这次北京奥运会,看到中国,了解中国。 特派记者 阎小娴 (本报北京今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