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奥运进行时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财经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新都会
 第A10版:股市分析
 第A11版:法治视窗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公众服务
 第A17版:新奥运
 第A18版:新奥运
 第A19版:新奥运
 第A20版:新奥运
 第A21版:新奥运
 第A22版:新奥运
 第A23版:新奥运
 第A24版:新奥运
 第A25版:新奥运
 第A26版:新奥运
 第A27版:新奥运
 第A28版:新奥运
 第A29版:新奥运
 第A30版:新奥运
 第A31版:新奥运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6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7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8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9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40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时尚
 第B10版:时尚·城市玩家
 第B11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2版:时尚·男士部落
 第B13版:时尚·美容扮靓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6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7版:现代家居
 第B18版:现代家居·设计谋划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1版:新智
 第B2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3版:e生活·数字通信
 第B24版:e生活
 第B25版:头版
 第B26版:特刊
 第B28版:特刊
2008年8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年梦圆忆故人

陈保平

  今晚,全世界瞩目的地方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今晚将在北京开幕。百年梦想今成真,抚今追昔,对一个曾被人称作过“东亚病夫”的中国人来说,怎能不感慨万千。

  今天,本报推出“新奥运”专刊,全方位介绍“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盛况,并在头版、焦点版刊登本报驻美记者在美国图书馆追寻百年奥运梦开始的地方的详细报道,试图以这样的方式把中国百年奥运的历史作一个衔接。

  历史曾这样记载:1907年10月29日,第五届天津校际运动会召开,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向国人介绍了奥林匹克运动,成为中国论述奥林匹克运动的第一人;1908年5月23日,《天津青年》杂志刊登一篇题为《体育运动》的英文文章,向国人全面介绍奥运会的历史、现状和比赛规则;1908年-1909年间,天津青年会饶柏森等推广三句问题式奥运口号:

  何时中国能派出一个优胜的运动员参加奥林匹克竞赛?

  何时中国能派出一支优胜的运动队参加奥林匹克竞赛?

  何时能邀请万国运动员在中国举行一次奥林匹克竞赛?

  整整一百年,中国伴随着奥运梦的追求,从一个积贫积弱,饱受欺凌的民族,发展到今天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开始走向复兴之路。其间,最为宝贵的一条经验是:睁眼看世界,走自己的路。灿烂的中华文明可以吸收、接纳世界文明,而对自己历史上不存在,现实又迫切需要的东西,我们应该也可能向世界学习,这就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基础。

  100年前,张伯苓校长在演讲中就说过:中国人是世界上运动天赋最好的民族之一。而当有人认为中国应尽快出征奥运会时,他却强调,当前第一需要的是科学地专业指导,他最后提到已有计划从美国引进一位奥林匹克竞赛的优胜者前来中国指导。那时,还是满清的皇历,他已看到奥林匹克的世界性,他已认识到中国不能在奥林匹克之外。后人评价,张伯苓是一位伟大的、目光长远的教育家。

  今天,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国,已是大势所趋,像张伯苓那样去梦想,去拿来,但又不急躁,讲科学,是我们百年追寻后值得记取的。

  没有梦的开始,就没有圆梦可能,让我们再作一次梦想:

  什么时候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能被列为奥林匹克项目?

  什么时候中国能在中西部城市再举办一次奥运会?

  什么时候中国能真正做到全民以体育健身,而不看重体育夺标?

  也许,这并不需要百年。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