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奥运进行时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财经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新都会
 第A10版:股市分析
 第A11版:法治视窗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公众服务
 第A17版:新奥运
 第A18版:新奥运
 第A19版:新奥运
 第A20版:新奥运
 第A21版:新奥运
 第A22版:新奥运
 第A23版:新奥运
 第A24版:新奥运
 第A25版:新奥运
 第A26版:新奥运
 第A27版:新奥运
 第A28版:新奥运
 第A29版:新奥运
 第A30版:新奥运
 第A31版:新奥运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6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7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8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9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40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时尚
 第B10版:时尚·城市玩家
 第B11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2版:时尚·男士部落
 第B13版:时尚·美容扮靓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6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7版:现代家居
 第B18版:现代家居·设计谋划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1版:新智
 第B2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3版:e生活·数字通信
 第B24版:e生活
 第B25版:头版
 第B26版:特刊
 第B28版:特刊
2008年8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ST耀华重组方案被否 “攀钢系”整合遇到难题
重组遭遇寒流折射市场低迷

连建明


  根据ST耀华今天发布的公告,公司前天举行的临时股东大会否决了凤凰置业重组方案,宣告此次重组的失败。资产重组一向是沪深股市最热门的题材,但最近遭遇寒流,比如“攀钢系”三公司整合遇到难题、华芳纺织暂停整体上市计划……市场连重组都不感兴趣了,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眼下的市场是多么低迷。

  ST耀华重组很迫切

  ST耀华的重组可谓一波三折。公司2005年、2006年连续亏损,依靠原来的玻璃主业来挽救公司已经不太可能,重组迫在眉睫。2007年9月,秦皇岛市国资委决定,耀华集团从上市公司战略性退出,以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转让公司的国有股权,并对公司实施重组。去年12月3日,ST耀华公告确定凤凰集团为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的受让方。

  根据这个重组方案,耀华集团向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转让所持耀华玻璃的全部52.33%股权,同时凤凰集团以所持江苏凤凰置业有限公司100%股权中的等值部分与耀华上市公司的全部资产进行置换,通过重组,公司的主营业务将由玻璃业务变更为文化地产业务。

  “香饽饽”变烫手山芋

  应该说,这个重组方案并不差,通过这次股权转让和资产置换,ST耀华资产情况将产生根本性改变。根据预测,公司2008年至2009年净利润将大幅增长到1.8亿元、2亿元,每股收益将不低于0.27元和0.3元。此外,公司还拥有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亿股股权,公司还承诺将5000万股南京证券股权注入上市公司。

  房地产加上金融资产,不是市场最热门的题材吗?这样的重组方案如果放在去年,很可能股价一飞冲天,这两年绩差公司重组为房地产公司的案例很多,股价也是大涨,如ST吉纸重组为苏宁环球,2006年和2007年上涨了212%和239%;ST金泰因为注入房地产项目出现42个涨停板。现在,ST耀华同样是注入房地产项目,还加上银行、证券这些热门的金融资产,却遭到质疑,方案最终被股东投反对票而否决。

  仅仅相隔一年,原来大家还抢着要的“香饽饽”却突然成了烫手山芋,的确令人有些费解。

  折射低迷市场的心态

  重组遇到难关的不仅仅是ST耀华,“攀钢系”三家公司的重组眼下也遇到了难题。攀钢集团对属下三家上市公司——攀钢钢钒、攀渝钛业和长城股份进行整合,以吸收合并的方式整合为一家公司,实现攀钢集团的整体上市,为保证方案顺利实施,鞍钢集团还提供了现金选择权。该方案已经获得国资委同意,只待证监会核准,但此时却出现波折。

  上周五“攀钢系”三只股票突然暴跌,股价低于现金选择权的价格,尽管公司公告称方案没有任何变化,但是,昨天这三只股票价格依然较低。如果这个现象持续下去,方案一旦实施,就可能出现大量流通股股东将股票卖给鞍钢集团,鞍钢集团不仅要拿200亿元现金,还可能涉及因流通股数量不符合标准的退市问题。

  股市一向最热门的重组题材会遭遇如此寒流,恐怕与眼下股市的低迷有着密切关系。这使人想起2005年股改刚起步的时候,也是由于股市低迷,四家试点公司中,同方股份的股改方案就遭到了否决。现在回头看,同方股份第一次股改方案并没有什么不好,也不比第二次股改方案差,之所以没有通过,更多地反映出投资者当时不满市场的心态。

  现在,重组遭遇寒流,恐怕也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未必是一个理智的行为。可见,在股市极度低迷的时候,市场一些正常的重组、融资行为都会遇到困难,因此,投资者盼望沪深股市重现活力,让资本市场的应有功能得到充分展现。本报记者 连建明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