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奥运进行时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财经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新都会
 第A10版:股市分析
 第A11版:法治视窗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公众服务
 第A17版:新奥运
 第A18版:新奥运
 第A19版:新奥运
 第A20版:新奥运
 第A21版:新奥运
 第A22版:新奥运
 第A23版:新奥运
 第A24版:新奥运
 第A25版:新奥运
 第A26版:新奥运
 第A27版:新奥运
 第A28版:新奥运
 第A29版:新奥运
 第A30版:新奥运
 第A31版:新奥运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6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7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8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9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40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时尚
 第B10版:时尚·城市玩家
 第B11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2版:时尚·男士部落
 第B13版:时尚·美容扮靓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6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7版:现代家居
 第B18版:现代家居·设计谋划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1版:新智
 第B2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3版:e生活·数字通信
 第B24版:e生活
 第B25版:头版
 第B26版:特刊
 第B28版:特刊
2008年8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版《奥赛罗》令欧洲观众向往北京奥运会
上海歌剧院今晨唱响瑞典“石灰坑”

杨建国

  ■ 今晨观众在“石灰坑”观看演出

  本报拉特维克今日电 (特派记者 杨建国)今晨(北京时间),在瑞典中部小城拉特维克的达尔哈拉露天剧院,上海歌剧院演出了威尔第歌剧《奥赛罗》。虽然淅沥小雨不断,气温降到13摄氏度,但观众被舞台上的表演紧紧吸引,近3个小时的演出无一人中途离场。达尔哈拉艺术节的总监在演出结束后激动地说:“中国版《奥赛罗》给瑞典观众传递了北京奥运的气息,看了你们的精彩演出,我们相信北京奥运会非常精彩!”

  建造在一个深达60米、长400米、宽175米石灰坑里的达尔哈拉剧院,与周围环境浑然天成。据说,3.6亿年前,一颗陨石在森林密布的丘陵上砸出了一个大坑。100多年前,当地人从陨石坑里发现了沉积已久的石灰矿,于是,一代一代的矿工在这里掘出了一个大坑。1991年,矿藏枯竭的石灰坑来了一位名叫玛格丽特的瑞典女歌唱家,她提出了因地制宜建造露天剧院的倡议,促动了当地政府建造了这座达尔哈拉剧院。石灰坑的底部原是一泓蓝色湖水,剧院造在湖中。四周粗糙的岩壁,犹如天然的回音壁,舞台上方还安装了2吨重的帆布顶棚,让乐声和歌声能完美地反射到依坑壁建造的4000多个观众席区域。1994年夏天,达尔哈拉剧院上演了首部歌剧,被列入世界十大女高音的瑞典歌唱家尼尔森主持了首场演出。从此,每年的6月至8月,达尔哈拉艺术节如期举办。今年的艺术节有33场音乐会和歌剧,上海歌剧院是在这座剧院演出的首个亚洲艺术团体。

  今晨上演中国版《奥赛罗》,观众提早3个小时就陆续顺着山崖的小道进入剧院。演出开始后,人们穿起了雨衣,有的甚至裹着毛毯,但观看的热情非常高涨。演出结束时,热烈的掌声在石灰坑里久久回荡,形成了独特的欢庆场面。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