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奥运进行时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财经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新都会
 第A10版:股市分析
 第A11版:法治视窗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公众服务
 第A17版:新奥运
 第A18版:新奥运
 第A19版:新奥运
 第A20版:新奥运
 第A21版:新奥运
 第A22版:新奥运
 第A23版:新奥运
 第A24版:新奥运
 第A25版:新奥运
 第A26版:新奥运
 第A27版:新奥运
 第A28版:新奥运
 第A29版:新奥运
 第A30版:新奥运
 第A31版:新奥运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6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7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8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9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40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时尚
 第B10版:时尚·城市玩家
 第B11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2版:时尚·男士部落
 第B13版:时尚·美容扮靓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6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7版:现代家居
 第B18版:现代家居·设计谋划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1版:新智
 第B2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3版:e生活·数字通信
 第B24版:e生活
 第B25版:头版
 第B26版:特刊
 第B28版:特刊
   2008年8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粗制滥造的“抢译”贻害无穷
专家呼吁文学翻译实行准入制问责制
李菁


  本报讯 (记者 李菁)我国文学翻译出版物的数量剧增,然而优质翻译作品没有同步增长。世界翻译大会上,一些国内专家对这一“顽症”再次表示忧虑。

  专家指出,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一代代翻译家翻译介绍的文学作品涵盖了东西方各民族自古至今的各种经典和优秀之作,几大出版社专业人员集中,出版品种多,形成了各自的出版规模。可是,一些非专业翻译出版社往往只追求出版速度和经济效益,忽视翻译质量,粗制滥造,影响了外国优秀文学作品在我国的正常传播。

  浙江省翻译协会秘书长、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教授郭国良,不久前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由他翻译的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赎罪》。郭国良说,《赎罪》一书约23万字,他全身心投入译了一年才完工,上海译文出版社始终没催他。有些出版公司就没有这样好的“耐心”,买到国外图书版权后,给译者的时间最多只有半年,甚至才几个月。翻译时间没有保证,翻译出来的东西肯定存在各种遗憾。

  专家分析说,翻译质量下滑的另一原因,是某些出版机构根本不具备翻译出版文学作品的能力,却也在争先恐后地出版。有的出版单位看中海外某本畅销书后,先把版权抢到手,没有合适的译者,就随便拉人凑数,编辑力量和水平也不够,无法把关。结果时间是抢出来了,但翻译质量很差。这种做法为了一己经济利益,既浪费了社会资源,也误导了读者,贻害无穷。专家们呼吁,对文学翻译实行出版准入制、实行翻译质量问责制等举措,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评论 08080811201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